(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4)及答案内容摘要:
2、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古代重要的经济管理政策1工商业的管理(1)用法律条文对经济生活进行控制:如秦律规定,统一_;由官府相关机构定期校正_;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2)用行政手段控制商业经营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 _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等。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导致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 “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_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实施明朝对_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_政策。 (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 4、因。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1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 礼记有“仲春,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 ,这主要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2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3商鞅主张“重农抑商” ,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A都反映了自然 5、经济的实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4宋代改变“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的规定,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这一现象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私营工商业空前繁荣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5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知识点三“海禁”政策61656 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并“不许片帆入口” ,同时颁布了“迁海令” ,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 7、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0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出现了一定的富余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 8、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 11、是王后都亲自从事耕作,这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统治者的根本统治利益。 2B材料分析了商业发展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危害,由此可知中心思想为重农抑商。 3C“重农抑商”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工商皆本”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4题干材料反映了唐代“市”的设立取决于朝廷命令,说明统治者对商业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控制私营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与史实不符,D 项没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6D此题所述现象的实质是专制统治(清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 12、9B明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马克思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持。 10C此题容易误选 D 项, “普及”之说不对。 综合运用11(1)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 (3)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12(1)管理对外贸易。 (2)妄自尊大,排斥和鄙视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3)宋元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 13、策,清初实行闭关政策。 宋元时期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而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则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导致清朝后期出现被挨打的局面。 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 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解答(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 15、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 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 “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材料阅读与思考谈谈上述法令对社会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 解答 此“禁海令”明确指出: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与海外贸易,一经查出,不论官民一律处斩,所收货物没入官府,罪犯之家产归告发人所有,管理该地方的文武官员不对可疑船只进行盘问缉查而出现私自下海者,皆要革去职务从重治罪,地方上的保甲不及时进行举报,也要处死,沿海各个口岸要严加防守,不能让一船入海,也不能让一贼登岸。 这种政策限制正常。(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4)及答案
相关推荐
2、。 秘密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走向独立是长大成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一个基本要求。 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 2、 如何正确区别对待秘密。 在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保密,而另外一些事情不能保密,比如使自己心理压抑、难以排解的事情,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的事情,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等。 有了不能保密的事情,应该找可以信赖的人倾诉
2、质问题是()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4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也来读读,好吗。 师:谁还想读。 可以自己编动作。 师:听他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多美的花呀。 谁还想读。 一起来吧。 第二句 师: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以 “ 梨 ” 为例介绍形声字:我们来看这个梨字,它的上面是 “ 利 ” 表示它的音,下面的 “ 木 ” 字示它与树木有关。 象这样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的字叫做形声字。 想想(蔷薇墙)它们与什么有关。 他们也是形声字。
2、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事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5、 、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范围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2、因为()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答案题时注意题干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一关键信息。 由此可知,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 3 “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答案里主要阐明了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没有涉及 B、C、D 三项内容。
2、并打入内地市场。 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2)影响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一方面它削弱了_的基础,破坏了家庭手工业,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_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_转移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