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4)及答案内容摘要:

2、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古代重要的经济管理政策1工商业的管理(1)用法律条文对经济生活进行控制:如秦律规定,统一_;由官府相关机构定期校正_;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 (2)用行政手段控制商业经营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 _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等。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导致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 “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_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实施明朝对_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_政策。 (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 4、因。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1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 礼记有“仲春,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 ,这主要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2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3商鞅主张“重农抑商” ,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A都反映了自然 5、经济的实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4宋代改变“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的规定,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这一现象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私营工商业空前繁荣知识点二工商业的管理5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知识点三“海禁”政策61656 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并“不许片帆入口” ,同时颁布了“迁海令” ,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该政策的最 7、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0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出现了一定的富余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 8、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 11、是王后都亲自从事耕作,这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统治者的根本统治利益。 2B材料分析了商业发展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危害,由此可知中心思想为重农抑商。 3C“重农抑商”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工商皆本”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4题干材料反映了唐代“市”的设立取决于朝廷命令,说明统治者对商业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控制私营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与史实不符,D 项没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6D此题所述现象的实质是专制统治(清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的发展规模。 12、9B明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采取压制的态度,而马克思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持。 10C此题容易误选 D 项, “普及”之说不对。 综合运用11(1)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 (3)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12(1)管理对外贸易。 (2)妄自尊大,排斥和鄙视外国人和外来文化。 (3)宋元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 13、策,清初实行闭关政策。 宋元时期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而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则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导致清朝后期出现被挨打的局面。 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 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解答(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 15、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 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 “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材料阅读与思考谈谈上述法令对社会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 解答 此“禁海令”明确指出: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与海外贸易,一经查出,不论官民一律处斩,所收货物没入官府,罪犯之家产归告发人所有,管理该地方的文武官员不对可疑船只进行盘问缉查而出现私自下海者,皆要革去职务从重治罪,地方上的保甲不及时进行举报,也要处死,沿海各个口岸要严加防守,不能让一船入海,也不能让一贼登岸。 这种政策限制正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