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2、。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材料中“1957 年” 、 “同工同酬的满意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3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 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答案幅图都是大炼钢铁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应是发生于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故答案为 1958 年, 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 4、图中的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夸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 项正确。 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浮夸风。 6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 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 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答案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6、78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1978 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78 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1978 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 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是在 20世纪 90年代,故 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但改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并不是改变社会性质,排除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答案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 B、D 两项。 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权没有变 8、的内容,可以较容易地判断是由于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 高。 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下图不能说明()A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B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C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D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没有必要深化答案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 1978年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到 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比重超过一半,可知 A、B、C 三项正确;D 项说法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2下图是 19801988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 下列选项 中能够与此 10、年;开辟经济开放区、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 1985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 20世纪 90年代。 14 “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这种方法体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0 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A B C D答案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在全国普遍实行;对外开放先是以经济特区进行试点,然后形成点、线、面一体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 11、5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其“弓” 、 “箭” 、 “弦”是指()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小浪底工程如“箭”A B C D答案答本题需要结合地理知识。 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 ;1990 年浦东的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 ;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 ,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 16题 17分,第 17题 20分,第 18题 18分,共 55分)16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 13、 年)工厂数(家)省份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不用动力 合计职工数(万)人口总数约(万)山东 121 815 936 792江苏 149 1 139 1 588安徽 386 386 622湖北 17 515 532 414云南 932贵州 17 17 66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三第一辆出厂的1954 年毛泽东给爱姆发解放牌汽车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6 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 15、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及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题,要围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各个方面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因素;第(2)题,要结合图表信息,从中外资本的不同、工人人数及地域发展等方面归纳其发展特征;第(3)题,要从政治、 经济等方面分析条件,认识主要分析民族独立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 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 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 公社实。(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
2、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要自己去探索,产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坚持对中国封锁和孤立;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恶化。 这就迫使中国必须把经济迅速搞上去,导致“左”倾错误的产生。 (2)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在思想路线上
2、的束缚和摧残_战争前,各级政府任意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企业的负担。 国民政府大举_和滥发纸币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民政府和_还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没收等方式吞噬民族工业。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1原因(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_的压迫,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威胁它的生存。 (2)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_力量。 2方式
2、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3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
目部编制 15 其他 根据工程情况补充的其他措施 根据工程情况 项目部编制 工: 1)一次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2)二次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3)变压器安装指导书 4)二次接线作业指导书 5)车辆装卸运输作业指导书 配备本工程所要求的现行有效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资料。 施工用钢材、防水材料应向监理单位即使报送,并在工程开工前将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 施工图纸的管理 ,严格作好施工图纸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2、义:南方谈话,对推进_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召开(1)召开:_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体制。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方针:1993 年 11 月召开,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_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下极限限位器、缓冲器和超载限制器。 各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应满足使用要求。 履带吊、井架的安装拆卸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施工 履带吊 、井架的施工拆除由专业队伍施工,安装完毕后经规定的监测部 门检测合格后方准使用,严格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执行。 起重机械如吊车、升降车 (机 )、卷扬机等机械存在制动失灵、突然泄压等缺陷或安全隐患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