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2)及答案内容摘要:
2、路:19 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_的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公路交通进入新时期,青藏铁路通车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城市公共交通:1906 年,天津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_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_年北京地铁运营;2003 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列车专线运营。 (3)民航:20 世纪_年代开始起步;30 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特点(1)交通工具更迭速度加快。 (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的发展( 4、工具的更新1观察右图,本照片摄制于 1905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晚清()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C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D代步工具已发生显著变化2右图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蒸汽机车“0”号机车,它在 1882年开始运行。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辆机车应该运行在()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 5、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4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广告词:“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材料中不能够获取的信息是()A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B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C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D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5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曾经计划利用外资 60亿,十年内修筑 20万里铁路,并说:“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这说明()A西方国家乐于帮助中国修筑铁路B修筑铁路的重要性高于维护民国C修筑铁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D中国的经济实力足以修 7、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通信技术发展迅速C当今中国人口众多 D电话事业分属两家10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A BC D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 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二1878 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 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 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 8、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三1898 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 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 ,有伤“体制” ,最终被闲置起来。 材料四一些闭塞的经济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请回答:(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 11、A 项符合要求。 7C首先必须知道甲午战争的时间是 18941895 年,其次要了解四个选项的传递方式产生的时间。 驿站古代就有,轮船与火车是大清邮政运送邮件的方式,有线电报产生于 1877年,无线电报是 1906年才创设的。 由于当时军情紧急,当然是越快越好,所以通过有线电报传递是最快,也是最好的方式。 8A综合运用11(1)义和团对铁路、电线、轮船的态度,是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能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但也说明了近代中国人民思想的愚昧落后。 (2)清政府对待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纯粹是愚昧的表现。 清政府的举动延缓了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推广,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3)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 12、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12(1)电报。 (2)反映了电讯产业的快速发展。 说明我国通讯工具变化巨大。 (3)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解答包括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电子信件等。 自我测评1阐述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解答(1)发展过程: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 (2)影响: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 14、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以上材料介绍的是 18651869 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清政府官员沈葆桢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 阅读后请思考: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有哪些。 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 解答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的理由有: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 、 “毁人庐墓” 、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 评价: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沈葆桢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 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 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 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它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 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2)及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