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3、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答案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 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 ,正确;错在“彻底”摒弃上;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没有体现。 4下图反映的是 19 世纪末上海西餐馆“一品香”内 ,男女客并坐品尝西餐的情景。 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男女平等意识增强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图中现象与“西学东渐”有较大关系A BC D答案片反映的是上海人到西餐馆品尝西餐的情景,这不能说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了,而只能说明饮食习惯有所 5、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答案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的日常礼仪体现贵贱尊卑;民国之初,废除旧的礼仪,体现平等、自由的文 明精神。 71913 年 1 月, 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 主的社会风尚答案目反复强调女子参加各种活动,这与古代女子受到束缚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 1913 年的时间界定,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女子地位的提高,也反映出当时男女平等的趋势。 故选 A 项 6、。 8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岁,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 官:何时与梁相识。 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此事汝母知否。 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 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这表明当时中国()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民国政府维护 传统婚姻答案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 项不正确;B 项错在“开始” ;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 ,说明 8、;C 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 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 故选 A 项。 1020 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 ;30 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 ;抗 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 “吃香” “吃药”等等。 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B “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D “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答案、D 两项与题意不符;C 项与材料无关;故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1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 9、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 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A BC D答案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交通发展的理解。 火车和铁路线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表述不当。 故选 D 项。 12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 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 3 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 20 世纪初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 11、也,人群之 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导舆论控制政府A BC D答案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广泛传播信息,使人们在阅读之余,从而引导舆论、开启民智。 报刊虽然可以影响政府决策,但是不能通过报刊控制政府。 15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答案据题干“电影” “1905”的信息逐一分析四个选项,A 项在 1905 13、)。 图三图四(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 (10 分)(2)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 (3 分)(3)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4 分)答案(1)20 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子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长袍。 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 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 (2)西式居室建筑、 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 (3)随着西方对中国 14、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 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 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 第(2)、(3)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回答“意味着什么”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 17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里说:“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