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作业(1)及答案内容摘要:

2、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方面:国家取消了_,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提出“_”的口号。 4性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5作用: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6弊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长期的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俄共的一些领导人通过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拯救经济危机中的国家并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3)苏俄的农民、工人、士兵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 4、的工资制。 4意义(1)经济上: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_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治上: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_,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俄国向_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在 1919 年的俄国,一位城市居民用 100 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 100 斤粮食。 请判断这种现象是真是假。 其依据是什么()A假的,余粮收集制,农民没有剩余粮食B真的,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自由贸易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制,农 5、民出售了自己的剩余粮食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它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措施是()A企业国有化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D俄国人民劳动意识强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 7、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71920 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知识点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8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 8、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9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10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 1921 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 10、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 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12下面是苏俄(联)二位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话语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材料二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 12、料三,举一例说明在新经济政策中列宁是如何巩固工农联盟的。 举例说明列宁又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的。 (4)材料三中的“坚冰”指什么。 “道路已经指明”又是指什么。 【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3.(1)余粮(2)国有(3)自由贸易(4)不劳动者不得食二、1.(3)喀琅施塔得2实物税3(1)粮食税(2)租让制租借制(3)商品买卖(4)平均主义4(1)工业化(2)工农联盟(3)社会主义对点训练1A从材料中的“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可知该战士说的是余粮收集制。 4A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军事进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这一任务的实现提供了直接保证,故 A 项 13、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排除 B、C、5A农民“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力说法不正确。 农民在纳税后才能处理,实际上是国家优先处理。 9B新经济政策的本质就是借用商品市场的作用来发展生产,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党的要求就是“学会做生意”。 10D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来恢复国民经济,所以 D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综合运用11(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政策:新经济政策。 原因:利用商品、货币、 15、、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4)“坚冰”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道路指明”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题时要注意列宁的话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苏俄政策的变化,准确的定位是解题的关键。 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为什么列宁在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的同时,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解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战时”点出了这一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帝国主义大战已使俄国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组织白军,发动武装叛乱,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因而,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为苏维埃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苏维埃领导人不但没有停止这一政策,反而加强了这一政策的施行,把它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其结果是失败的。 因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双重性:作为非常的军事措施,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暂时巩固了政权;作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