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第1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本疆域,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3)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辆形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设桂林等四郡。 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2历史过失(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仿建六国宫殿、阿房宫,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修长城,广征徭役。 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实行暴政:赋税沉重,刑法严酷。 (3)文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文化。 3、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领域 主要内容政治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 ,重视法制建设经济 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教育 发展隋朝的科举制民族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对外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2评价(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为唐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民族关系上,政策适当,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在对外关系上,兼容并蓄,使唐朝在当时成为世界性帝国,客 5、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另一方面,对内加强专制( 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闭关政策开始推行。 世界历史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世界先进潮流,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了战败隐患。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1相同点(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秦始皇派人北伐 6、匈奴,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 2不同点(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例 1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 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 8、而骄逸之心渐萌”的史实,但 这只是表面原因,从唐太宗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的话来看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实质,故 B 项正确。 例 2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 1676 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隶宝坻 湖北川汉康熙十五年(1676) 192 丁 0 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 丁 22 丁 24 丁康熙三十年(1691) 58 丁 10 丁 14 B准噶尔叛乱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解题反思 本题是典型的表格式 选择题。 做 这类题目,常规思路一般是纵向和横向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或具体内容的变化并找出规律,然后 结合选项要求 进行判断。 本 题的信息仅用到时间”“1676 年”,地点“福建莆田 ”,然后 结合所学知识进 行分析判断,相对于常规题目来说审题难度不大。 本题是新课 程标准形势下的高考通过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命题的典型题例,考查学生利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计这 种命题方式在以后的高考中还会继续加强、深化,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注意练习。 答案干的关键信息点是“1676 年”“福建莆田”,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藩之乱涉及“云南”“广东”“福建”三个地方,并于 1673 年起兵反叛,故 1676 年正值三藩之乱之时,当时福建处在叛军控制之下,故无法 进行统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