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2、经济增长,但用之过度,消费远远超出实际购买力,只能是短暂的表面繁荣,实则孕育着深刻的经济危机。 21931 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 ”从经济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答案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用消费带动生产恢复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1933 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 4、,实行限额进口和禁止直接进口的制度。 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 个国家货币贬值。 这表明()A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B世界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C美元失去了世界垄断地位D世界性战争即将全面爆发答案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充分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5根据 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 1939 年 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 ,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 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新政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B以机构调整保障新政推行C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D总统行政权力得到加强答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和国会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目的在于为新 6、们有工作干,有钱消费。 罗斯福政府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实现了上述目标。 81939 年 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 ,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 B C D答案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 表述不正确,故选 1933 7、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 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他是在()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称赞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答案材料中“独裁者” 、 “妒忌” 、 “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等信息可以看出,他是在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故选 0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 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借鉴意义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 9、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联系本表,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本题选 220 世纪 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 44%、54%、63%、75%、84%、100%。 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全面国有化趋势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答案查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理解。 从材料中的法国政府控制了公用事业的全部,可知此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故选 3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示意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资本 11、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深度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答案论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的自由主义、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还是 70年代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故 项与“本质问题”不相符,可直接排除;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5崔朝东教授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 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 ”下列针对“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C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D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12、基本矛盾答案0 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其根本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 项错在“全部调整” ,实际上是局部调整;无论如何调整,资本主义本质未变,排除 要存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会存在,排除 、非选择题(第 16题 19分,第 17题 16分,第 18题 20分,共 55分)1620 世纪 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 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 1931年,世界 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 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 指出其实质。 (8 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6 分)答案(1)大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而当时的苏联迅速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异: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5、,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同: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实质:都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摆脱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如答“新政”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稳定起积极作用亦可)解析本题考查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以及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1)问考查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把握题干中的苏联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可解答。 第(2)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其与苏联计划经济的异同。 可结合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和苏联计划经济建立前后的变化,把握两国实质来对比解答。 第(3)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可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发展、完善,结合新政内容、特点。(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6)《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检测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
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 ①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 “ 百位 ”。 ② 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 从个位起每 4 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本疆域,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3)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辆形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并设桂林等四郡。 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关 ”。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学生上台 示范) 教师:写有 “ ON / C” 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 OFF” 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 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 “0”。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 280” ,再按开机键, “ 280” 就变为多少了。 ( 0) 教师
母 a、 b、 c 分别表示 3 个加数,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知名口答后师整理并板书如下:( a+ b)+ c= a+( b+ c) 引导学生理解等号两边的含义。 (等号左边( a+ b)+ c 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 相加. 等号右边 a+( b+ 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相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 25+ 68)+ 32=
学生:就在那一位上写 “0”。 教师:七亿怎样写。 说给同桌听。 交流:亿位上是七就在亿位上写 “7” ,其余各数位上都写 “0”。 教师:那么整亿的数该怎样写。 学生: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法去写,再在万级、个级添写
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 34∶ 12= x∶ 49 转化成 12x=3449 来解。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 方法。 下面请一个同学回答,你把 34∶ 12= x∶ 49 转化成 12x= 3449 来解,根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 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 在黑板上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