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库(1)“理想国”的主张: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由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即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 只要这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便可达到“正义” ,处于和谐状态。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应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 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使他们一心为公,而被统治者可以拥有适当财产,但不能拥有权力。 (2)评价: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 ,纯粹是为贵族奴隶主专政作辩护的理论。 其办法和措施是以斯巴达城邦制度为蓝本的。 所谓理想国,实质上是斯巴达在雅典的理想化。 柏拉图企图以此来挽救日趋瓦解的城邦制度。 因此,其“理想国”纯粹是一个典 4、型的乌托邦。 但是,其主张也有合理之处,如他要求社会的合理分工,强调社会的和谐有序,认为统治者应该有智慧,具有治理国家的知识、懂得正义与善,一心为公等。 3柏拉图与孔子的比较(1)同:生活时代背景;他们都是伟大的教师典型; 他们的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思想主张:重道德、看重道德和智慧的内在联系等等;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2)异:对人性的态度: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柏拉图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背景:孔子处在奴隶制崩溃、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期;柏拉图则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发展时期。 思想内容:孔子 5、创立的儒家学说以“仁” 、 “礼”和中庸思想为核心;而柏拉图则是理念论和理想国。 治国主张:孔子是“贤人治国” ;而柏拉图则是“哲学家王”治国。 政治理想:孔子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统治的国家;而柏拉图则带有极其狭隘的城邦主义,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的统一。 1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 C D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 7、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 、 “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7阅读下列材料:亚里士多德 17 岁时,就进入当地著名的柏拉图学园 10、学,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出了一些今天仍然受益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方法;继承、整理和传播历史文化典籍。 (2)阶级分析法,两分法。 材料一:维护奴隶制的保守主义者,但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但也表现保守的一面。 (3)运用正确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看其对社会潮流的推进或阻碍作用。 解析(1)问依据所学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回答即可,如从兴办私学、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回答。 (2)问比较两则材料,看出两则材料采用的相同方法是论从史出,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从材料一中的“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有卓越的贡献”和材料二中的“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可得出下列完全相反的观点:材料一政治上保守主义者,在其他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材料二历史文化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但表现出怯懦的一面。 (3) 问回答时要注意从原题引用的材料观点和所掌握的评价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论证。 7(1)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2)亚里士多德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在许多领域与柏拉图的思想不一致。 (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并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