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专题5《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3、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组织指明方向;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直接领导各国团体开展工人运动。 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1)在目的上: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内容上: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3)在成效上: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 4、在理论与实践上: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5)本质特征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4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丰富与发展的。 (1)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 5、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1在谈到自己的有关理论时,马克思曾这样说道:“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这段名言主要反映了他具有什么精神品质()A敢于政治斗争 B善 7、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 B C D5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实事求是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6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它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从一国走向了多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指出马克思在 1848 年和 1867 年的主要理论建树( 著作)。 (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先后推行了哪些经济政 9、20 年代的党纲指出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资产阶级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 (中共七大指出)新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旧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也不可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应该是一个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的绝对真理或“顶峰” ,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邓小平请回答:(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 11、并未出现工人、士兵到农村征粮的情况,故 C 项错误。 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时,苏联已成为欧洲强国,不会出现大规模缺粮的情况,故 D 项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4B解答此题抓住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限制语,逐项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从时间和内容上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1956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1957 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符合题意。 答案为 B。 5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专题5《无产阶级革命家》学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