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4历史 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内容摘要:
2、17 年领导护法运动,以捍卫共和制度和临时约法 的权威。 (5)1919 年 10 月,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6)1921 年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 教材互补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蛰居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 建国方略分为“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 “民权初步”三部分。 孙中山认为要贯彻三民主义,必须破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心理障碍,确立“行易知难”“能知必能行” “不知亦能行”的革命人生观。 (岳麓版)深化探究探究点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材料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的失败,给孙中山 4、(3)孙中山认识到以往斗争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党。 (4)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国共合作(1)标志:1924 年 1 月 2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影响: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 3创建军队:组建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 4扶病北上,谋求统一(1)背景:1924 年 11 月,北京政局出现变动。 (2)目的:宣传国民革命。 5北京病逝:1925 年 3 月 12 日,病逝于北 6、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思维拓展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学到的精神:(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深化探究探究点 1新三民主义材料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 7、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1 月)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925 年 3 月思考材料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简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 9、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探究点 3革命先行者的高尚品质材料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 是所至嘱。 孙中山选集思考这是孙中山临终前口述的国事遗嘱。 议一议,这篇遗嘱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它体现了孙中山作为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哪些高尚品质。 答案遗嘱道出了孙中山致力于国 11、革命的新时代。 1 “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答案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相比,最大不同点是群众基础广泛,有革命党、立宪派、军阀势力等,而“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孤军奋战。 2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C人民痛苦,民不聊生 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答案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 13、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民族主义实现B仿效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初步实现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生主义实现答案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 年 4 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 年 7 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1783 年 12 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 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 1787 年的制宪会议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 14、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孙中山和华盛顿放弃手中的权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二人后来又都选择了复出,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两人的“放手”和“复出”都是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这个 “梦”的结果如何。 答案(1)放弃原因:维护革命成果,防止权力集中出现专制。 复出原因: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专制独裁活动猖獗,孙中山为了维护共和政体,毅然复出投身革命。 由于邦联政府的松散,年轻的美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各阶层人民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保障其利益。 (2)结果: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没有真正使中国实现民主共和。 华盛顿领导制定了 1787 年宪法,美国逐步走上民主、富强的建设之路。 学习思考1提示主。(人民版)选修4历史 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
相关推荐
没有更快的方法来数。 引入。 看老师摆小棒,回答问题 师:老师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板书:十个一) 将这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 10 根,也叫 1 个十。 (板书:一个十) 21 世纪教育网 : 21 世纪教育网 1 ( 1)认识 11 先数一数,再捆一捆,最后填一填 师:十位上的 1 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 1 表示什么。 谁能说说 11 的组成。 (提示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 1)出示教具 问:能将这些物体分成两堆吗。 学生上台分。 ( 2)讨论:他们是按什么形状分的。 ( 3)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形状。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 4)老师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 ( 5)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带的里面有没有长方体,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长
2、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意义:标志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 3策划广州起义(1)概况:兴中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建立香港兴中会,筹划广州反清武装起义遭到失败。 (2)意义:广州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学生甲:比 16 多 1 的数是几。 学生乙: 17。 学生丙: 13 比 14 少几。 学生丁:少 1。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教师: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抢 答游戏吗。 学生:愿意。 教师: 13 比 14 少几。 20 个一是几。 19 的前 1 个数是几。 学生回答。 二、游戏课件展示: 教师: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动物们上场了(每位动物胸前贴着 11~ 20各数)。 教师
天鹅) 学生:湖里有 6 只天鹅,又飞来 3 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学生:把原来的 6 只和飞来的 3 只合并起来列式是 6+3。 (教师板书 6+3。 再演示飞走 2 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学生:再减去 2 只。 教师:从几只里减去 2 只。 学生:从原来 6 只加上 3 只的总数里减去 2 只。
2、4为了印度的独立和民族的进步,周游各地,宣传非暴力抵抗思想。 归纳总结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1)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2)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教训的影响。 (3)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4)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概念点析甘地的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