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年二上 第7单元《观察物体》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 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 4、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件、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 6、: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 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生 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 ,还有肚子。 生 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 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 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 7、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 ,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90 页例 2 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 11、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 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课件出示:教材第 92 页第 3 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 ,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 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 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 请同学们想一想, 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生:。(苏教版)2016年二上 第7单元《观察物体》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育大国。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自觉指导三: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第 2— 5 自然段,要求: 找出描写许海峰进行长期艰苦训练的句子,反复朗读。 与同学交流: ①当读到“酷爱”“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咬咬牙” 等词句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许海峰顽 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练就了精湛技术,这也是他夺得金牌的关键所在
3、的写法。 难点:经历 15 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 15 各数的含义。 主题图,各种图片,教学卡片、投影等。 会从 1 数到 5 吗?请你数给同桌听。 2. 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最新海量高中、们知道 9 月 10 日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 小朋友们在教师节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你们看。 (出示主题图)你们看着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再仔细观察画面,都有什么, 各有多少
4、和外面的 3 个苹果合起来是 13 个苹果。 请全体学生自己操作一遍这个过程。 抽象过程。 老师:9+4=?我们把 4 分成 1 和 3,把 1 和 9 凑成 10,10 加 3 得 13。 (边归纳边板书:)请学生看板书自由说过程。 (4)巩固“凑十法”。 教材第 88 页的“试一试”:先圈出 10 朵,再填一填。 这道题学生独立操作,把 填完整,再汇报交流。 9 页 “想想做做”的第 1
3、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熟练地进行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课件。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就要学完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设计意图
1、最新海量高中、120 各数,并会填写出来。 位及 1120 各数的组成及大小比较。 0 加几和相应减法的简单运算。 1. 认识 1120 各数,能正确地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 ,具体建议如下:数。 (1)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 先数出 12 根小棒,散放在桌面上,
1、最新海量高中、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据学生特点,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堂上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具体的看一看、猜一猜、倒一倒、量一量、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概念, 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量液体时,为了方便,常用一些计量工具来量,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 结合观察计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