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6.2《非洲》全章节教案内容摘要:

2、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 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1 国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北面与欧洲 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 3、与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在 30N 以北,最南在 30S 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 50E 以东,最西在 20W 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 (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5、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 教学后记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会更好。 洲(2)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4、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7、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 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读图 1洲 7 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 1 月时密集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 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 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 1洲年降水量1看读数,小于 200,到大于 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 8、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 1洲气候类型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 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 0的地区。 大部分在 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 3040之间, 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1020之间,小部分在 010之间,没有高于 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 0的地区。 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 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 降水 9、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归纳读图 1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 5895 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2说说从 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 100 米气温下降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 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 读图 1罗河和刚果河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