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有漂白性解析: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2 3 等是氧化型 ;化合型;活性炭是吸附型。 A 选项中 溴水、 液褪色是因为 有还原性,能使品红褪色是漂白性, 不能使指示剂褪色,所以 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因为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很多 ,不仅仅是 选项错误,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D 选项错误,溶液褪色的原理是盐酸中和的 液碱性变弱,并不是盐酸的漂白性。 答案:的 列试剂使用顺序正确的是()饱和 液饱和 液浓硫酸灼热铜网生石灰A. B.C. D.解析:除去杂质气体,必须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气体,同时尽可能地不要减少原气体的量。 2O 2液可以吸收 体。 除 前必须进行干燥,只能选浓硫酸。 故顺序为: 3、饱和 浓硫酸(干燥)灼热铜网( 除 答案: 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 l 2 混合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与 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很快褪色溶液不褪色出现沉淀不出现沉淀A. B. C. D.解析:尽管 具有漂白作用,但 有强氧化性, 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将会发生如下反应:+2样两者等物质的量相混合,会完全丧失漂白作用,溶液不会褪色。 而生成的 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 色沉淀。 答案: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与水反应生成 O 3 的体积约为 具有漂白性 ,能使石蕊溶液褪色解析:因 2O 正确;在标准状况下, 呈固态并非气态 ,体积远远小于 ,管氧气量有多少,硫在氧气中燃 4、烧的产物都是 错; 具有漂白性, 不具有漂白性,但两者均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D 错。 答案:是否混有 体,可采用的方法是()液,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解析: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点很多,如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为弱酸的酸酐; 能与 H)2、H) 2等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不具有漂白性;通过 和溶液时,由于 2性), 所以 与 应放出 反应; 中 S 为+4 价,未达到最高价态,故 还原性,但 具有还原性。 由以上知识对题目逐项分析即得答案。 A 项检验的是 项不管是否混有 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会产生白色沉淀;D 项酸性 液将 全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 5、淀,说明一定有 无沉淀,则无 案:氧化碳、三氧化硫同时具备的性质是 ()O 2、 均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和 液反应生成盐和水,B 项正确;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 项错误;三种氧化物中只有 有漂白性,A 项错误; 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案: 强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白色沉淀是 白色沉淀是 白色沉淀是 混合物 被 原为 B. C. D.解析:强酸性条件下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S +4H+,S 故正确。 22)a( 溶液反应 :+S 入 液中:+2 +u+S +4H+ 22溴水褪色:+ +2H+2 中 +、H 2O 的化学计量数应该为 2,B 中生成 ,C 不能改写成离子 6、方程式。 白性 )2)(2)S+2)(3)2O()(4)a( )解析:(1)反应式 ,说明 有还原性。 +4 +62) 的 被氧化为 S,说明具有氧化性。 (3)(4) a(2 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答案:(1)B(2)A (3)D (4)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 果如下:测试时间0 小时1 小时后2 小时后4 小时后5 小时后)请你写出酸雨开始呈酸性的化学方程式:。 (2)这种雨水的 渐减小,其原因何在?。 答案:(1)2O 2+2+O 3+2)空气中的 渐将 化成强酸 体与硫酸可发生反应:22O+下图是实验室制取 验证 某些性质的装置图。 试回答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 8、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比为 11 且足量的 现象为。 解析:二氧化硫漂白原理在于能与有机色素结合成无色的不稳定化合物,加热后,无色不稳定的化合物分解,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当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2O 成的酸能使品红溶液红色加深,因 量, 与品红溶液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褪色,加热无色物质分解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当向品红溶液中通入 2O 样生成了酸,品红溶液红色加深,因 量, 与水反应产生的 热后不再恢复红色。 当向品红溶液中通入 11 的 ,两者发生以下反应:+2生成了酸,使品红溶液颜色加深。 答案:(1)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褪去逐渐恢复原来的红色(2)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2、很高,可用做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A. B. C. D.解析:刚玉的主要成分为 瑙的主要成分是 璃的主要成分为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为 3
2、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 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1 国家最多的大洲二
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是( )小时,分针每走 1 小格是( )分,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的时间是( )分。 (2)为了让孩子们建立 1 分的时间观念,我让孩子们实验:一组同学写字,一组同学口算,一组同学跳绳,一组同学拍球,一组同学搭脉搏。 感受 1分大约是多长的一段时间。 试验完毕,教育孩子要珍惜每一分时间。 (3)认识小时与分的关系。 ①演示教具,学生观察。 每当分针走一圈时,时针走了多少。
— 1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 再集体订正。 — 3题,( 2020 3150 4510 5200) ①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 ②师:这四个 数中的 5各在什么数位上。 各表示多少。 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 370
为把 235看作 200, 300多减去 200,还剩下 100多。 学生 2:也可以这样想, 235元再加上 100元就是 335元, 340元去掉 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 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 100多元,刚才剩下 200多元了,再花 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 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 40比 35多 5元,
去读文,解决生字词,并把自己带入老师给创设的情境中去,体会感情。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互帮互助解决困难。 理 解 课 文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预设学生的想法: 、第三段小 鱼被困在潜水洼里的印象深刻,因为小鱼太可怜了。 有同感的同学可以补充说明,并谈谈体会。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分印象深刻。 谈体会,分角色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