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硝酸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得多。 C 项:前者颜色深。 D 项: 电子转移的总数一样多。 答案:放入稀硫酸中,加热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质量减少,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生成,此盐是()最新海量高中、酸盐 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N 、N2+、N 、N 、S2 项中在 H+存在的条件下,+能被 N 氧化。 到硝酸铜溶液和 2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 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 ,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液至 C 恰好完全沉淀 ,则消耗 液的体积是 ()2+ 2 为氧化剂,还原剂, 仅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n(2n(n(2n(0.3 ( =60 选 A。 5u 片,(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 3、式为,实验现象为。 (2)若 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这时 上又有气泡产生 ,原因是。 (4)若将 12.8 g 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共产生标准状况下 的气体,则所消耗的物质的量是。 解析:铜跟浓硝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将要结束时发生的是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铜过量时,反应后的体系中有 u 2+、N ,加入稀硫酸后,硫酸溶液提供的 H+ 共存,又相当于形成了稀硝酸溶液,故铜又溶解。 无论 气体全部是 混合气体,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硝酸总的物质的量= 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起氧化性作用的硝 6、解析:(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电荷守恒;(2)能够代替的物质不能与稀硝酸反应,所以 A、红棕色的气体是 因是生成的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该实验装置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与空气接触,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储存稀硝酸防止稀硝酸溢出;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使稀硝酸液面下降,从而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停止;(4)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 为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C 和 D 装置符合题意,E 装置是洗气装置。 (5) 失去的电子数应为 到的电子数n( n(0.1 (O 2)=12答案:(1)3H +2N 34)2 2 2)接收被气体压出 U 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关闭 U 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 U 形管右端管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4)。(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硝酸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 息。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方法一:先算共坐了几辆车,再算这些车上坐了多少人
2、判断的依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价态,则只有还原性;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化合物,则考虑所有元素的价态,如 的 H 元素显+1 价,为最高价,O 元素显,为最低价,所以 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 r -),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l -、I -
..。 (1)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估计办法真多,只要说得合理,就可以进行这样的估算。 1. (1) 看图,想一想,独立思考。 (2) 在小组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 各组抽人汇报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4) 师生共同小结。 巩固练习。 折一折,画一画。 这道题的 数据有问题,改成边长为 正方形,面积大约是40 cm2。 再把这块面积大约为40 c
米 =100平方厘米。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 10cm 来表示,也可以用 1dm 来表示,所以它的面积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 1dm2 所以: 1dm2=100cm2 学习例 2 教师在黑板上画 1m2的正方形,学生回答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 1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边长 10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例 1 向学生介绍汽车行使情况。 根据汽车行使情况填写下表 每时行使(千米) 60 行使时间 (时 ) 1 2 6 12 „„ 行使路段(千米) „„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 并汇报。 小组合作探究用这种方法找一找下列 算式的规律。 8 20= 160 3 12= 36 8 10= 80
2、,四种类型主要是从反应的形式上来分。 D 选项的反应,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形式,又有化合价变化,故 案:应的是()液解析:22,2O 2O 2 2O,故 A、B、C 均能与 应。 不要误认为 2O 2为在有 在的条件下 可能存在。 答案: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 )气体。 该装置可用于()最新海量高中、 成氧气解析:B、 C、D 三个选项要制取的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