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下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之一内容摘要:
,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 减法那样 ,用竖式计算的。 +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尝试练习 +==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点评:学生根据情景中的信息提出教学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算法,体现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学生的交流汇报、讨论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 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西师大版三年下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之一
相关推荐
全一样 !到底到哪里找这些素材呢 ?现成的课本上就 有 !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学安排。 此安排充分利用了 教科书上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作用。 学生独立看、想,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 二、在生活中 (室内、室外、校外 )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 ( 1)教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交流知道了许多物体是对称的。
字,奥运五环旗,树叶等实物。 教师:这些物体都漂亮吗。 学生:这些物体真漂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事物为什么这么漂亮。 学生发表意见时,尽量让学生说到他们两边都是一样的。 ( 2)想一想,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将这些事物对折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把这些物体对折,两边是一样大的。 学生:这些物体的图形都是对称的。 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体 都是对称的
3、原子的 M 层比 B 原子的 M 层少 3 个电子,B 原子的 L 层电子数恰好为 层电子数的 2 倍。 A 和 B 分别是()原子和碳原子 题意,画出 A、B 两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K L +6B: +13所以 A 为碳原子,B 为铝原子。 答案:n 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相同;当 n 作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 10 个。
上显示这个过程。 教师:通过同学们摆小棒,我们验证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基本一样,那它们的竖式计算又是否一样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列出 32- 19 的竖式。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竖式。 32 19 13 教师:这个竖式同学们会算吗。 试一试。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后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追问:在用竖式计算时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减起
学生 1:我把 40看成 410 ,先算 204 得 80,再算 8010 就是 800。 学生 2:我把 20看成 210 ,先算 4010 得 400,再算 4002 就得 800。 教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学生 3:我这样算,先算 24 得 8,再在 8的后 面添上两个 0。 教师:这种方法好。 那为什么要在 8的后面添两个 0呢。 学生 3:因为 20是 210 , 40是 410
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学生汇报(得以下答案):①有 1~ 12 个数字(点击闪烁)。 ②有 2 根指针,长针和短针。 (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子长,我叫分针,我的身子短,我叫时针。 ③若有学生汇报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课件就演示。 (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半时。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 那 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 认呢。 请同学们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