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3《美洲(第1课时)》学案内容摘要:
2、出。 小组合作1、集体阅读教材 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思考:(1)白令海峡的宽度是多少。 (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指哪“三线”。 在图 131 美洲的国家和地区上找出大致位置。 (3)传说中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谁。 2、集体阅读教材 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思考:(1)中美洲的地形是怎样的。 (2)在图 131中找出中美洲的 7个国家,并且作出标示。 (3)中美洲有哪些人种。 3、集体阅读教材 拿马运河”思考:(1)巴拿马运河开凿于何年代。 (2)巴拿马运河的归属权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4、集体阅读教材 印度群岛呈弧形排列在加勒比海”在图 1并且画出位置。 5、学生集体朗读教材 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思考:(1) 4、马运河 C、丹麦海峡 D、白令海峡2、 距离亚洲最近的美洲国家是A、 加拿大 B、墨丁哥 C、美国 D、巴西3北美中央大平原的南部,主要由冲积而成。 ()A圣劳伦斯河B科罗拉多河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4关于北美洲地形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东部为高大山系,西部为高山高原C中部为平原,地势南高、北低D地势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自东依次是高大山系、平原、高地5下列关于白令海峡的叙述,错误的是()A180经线穿过白令海峡B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白令海峡C北美洲和亚洲的洲界穿过白令海峡D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穿过白令海峡6下列关于美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安。(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3《美洲(第1课时)》学案
相关推荐
2、48 43 23 12 15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数最多的大洲,由此请你给它取一别号: 归纳总结1、非洲大部分地区处于“五带”中的 带,地跨 两个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非洲大部分应该属于 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非洲东临 洋,西临 洋,北隔 及 与欧洲相望,东北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 ,陆上以 为界。 3、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非洲是 人故乡。 4、从
2、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结构与过程第 1 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 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 (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 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2、 ,但 7 月比 1 月密集。 (3)看走向:1 月,大致与 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7 月,也大致与 线平行,北部 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归纳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 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 以上,说明非洲是“ 大陆” ,故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 合作探究:非洲为什么能被称为“热带大陆” ,结合其纬度位置作答。 自主学习读图
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 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 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教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教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2、等温线稀疏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 ,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 2030之间,北部以 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 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 1洲 7 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 1 月时密集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2、殖民者为什么要来非洲开辟 殖民地。 正是受到非洲丰 富的自然资源的吸引。 简单介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设种植 园、矿厂等情况。 引起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丰饶的资源读图 1洲主 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 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非 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