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军事理论课学习参考资料内容摘要:
令》,空军颁布的《飞行条例》等。 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如《关于加强人武部建设 意见》、《国防教育条例》等。 3.《国防法》的主要内容 国防法是一部仅次于国家宪法的国防基本法,总共十二章 70条。 它对涉及国防领域各方面的 关系进行了调整。 其主要内容如下。 ( 1) 规范了国家防务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 2) 规范了国防建设的基本制度。 ( 3) 规范了国防领导体制的构成及职责。 ( 4) 规范了武装力量的构成、性质、宗旨、任务、建设目标及武装力量活动的原则等。 ( 5) 规范了公民、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4.《国防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国防教育法》共六章 38条。 学习落实《国防教育法》应掌握以下基本精神。 国防教育法的方针原则:《国防教育法》规定: “ 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 实效的方针。 ” 《国防教育法 》将国防教育的原则概括为三个 “ 结合 ” ,即 “ 经常教育与集 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 ① 国防理论,重点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防的基本论点、建设现国防的基本规律等② 军理论,重点是技术兵器知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③ 国防技能,重点是公民 在高技术战争中进行自我防护和参与对敌斗争的基本程序、手段和方法 ④ 国防法制,重点是 国家机构的国防,公民及各种组织的国防权利与义务。 :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3次会议通过的《关 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 9月的第3个 星期六为 “ 全民国防教育日 ”。 : 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 1) 把兵役制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 2) 将我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 3) 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组原则,及预备役人员、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学生实施 军训的办法。 ( 4) 对士兵、军官服现役制度作了重要补充。 ( 5) 确定了战时 实施快速动员的原则的要求。 ( 6) 明确省军区、地市军分区、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为各级政府的兵役机关。 ( 7) 对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现役的安置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 8) 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本法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9) 对违犯兵役法的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 《兵役法》的主要特点: ① 义务兵役与志愿兵相结合:是指现役士兵仍以义务兵为主体,同时在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 的基础之上把一部分技术骨干转为志愿兵,较长期地留在部队服现役,以提高部队战斗力。 ② 民兵与预备 役相结合:是指既要坚持和继承传统的民兵制度,又要健全预备役制度。 现行兵役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民情、军情,它的优越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① 有利于兵员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 ② 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部队战斗力。 ③ 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为在现代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 ④ 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是国民参加国家的武装组织或在其外承担军事任务的形式。 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按照兵役法的规 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服现役: 是指在人民解放军或武装警察部队中服役的军官和士兵 ② 服预备役:包括预 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 预备役部队,就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 编组起来的武装虽我军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重要组织形式 ③ 参 加民兵组织 ④ 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军兵种知识 :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 ① 总部体制 (总参、总政、总后、总装备部 )② 军兵种体制 (陆、海、空 和第二炮兵 )③ 战 区体制 (按地域划分为沈阳、济南、北京、成都、南京、广州、兰州军区 ) ① 枪:口径在 20毫米以下,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发射弹头的武器,主要用于射击暴露的目标。 ② 航空母舰: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军舰。 ③ 巡洋舰:主要在远洋活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大型军舰。 主要掩护航空母舰或其它舰 船编队、攻击敌舰船,反潜,破坏和摧毁岸上目标,支援登陆兵作战。 ④ 驱逐舰: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 主要攻击敌舰船和岸上目标,支援登陆兵作战以 及反潜、护航、警戒。 ⑤ 护卫舰:主要遂行护 卫作战任务的军舰。 主要担任护航、反潜、布雷、巡逻、警戒等任务。 ⑥ 潜艇:能在水下进行战斗活动的舰艇。 主要消灭敌运输船和大中型战斗舰艇,破坏、摧毁 敌基地港口和岸上的重要目标,侦察、反潜、布雷、巡逻。 ⑦ 鱼雷:由舰艇或飞机投射,在水中自动推进、自动控制方向和深度,触碰目标爆炸或达到 目标的一定距离爆炸的水中兵器。 ⑧ 歼击机:主要用于在空中歼灭敌机和其它空袭兵器的飞机。 是进行空中斗争的主要机种。 ⑨ 轰炸机:用于空中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实施轰炸的飞机。 ⑩ 强击机:用于从空中对地面、水上目标实施强击的飞机。 特点是低空、超低空性能好。 B11 直升机:依靠由发动机带动的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航空器。 B12 火炮:口径在 20毫米以上,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火器。 B13 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弹道低伸的火炮,身管长是口径的 40倍以上、初速大于 7 00米 /秒,射角在 45176。 以下。 主要射击垂直目标、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 B14 榴弹炮:身管短,初速小,弹道弯曲的火炮,身管长为口径的 2030倍,初速小于 65 0米 /秒,射角在 45176。 以上。 用于压制,歼灭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工程设施。 B15 火箭 炮:发射火箭弹的火炮,多为多管式。 主要射击大面积目标。 B16 迫击炮:主要行高射界射击的曲射炮。 B17 无后座力炮:发射时炮尾向后喷火产生反作用力,使炮力不后座。 B18 滑膛炮:身管内无膛线的火炮,其炮弹利用尾翼隐定行方向。 B19 自行炮:车炮结合、能自行运动的火炮。 B20 坦克: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保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 车辆。 乘员 34人,分别担任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 目前在世界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有: 美国 M12A坦克、俄罗斯 T90坦克、日本 90式 坦克、法国勒克莱饵坦克、英国挑战者 2坦克 、德国 “ 豹 ”2 型坦克。 B21 穿甲弹:穿甲弹是对付装甲目标 (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自行火炮和舰艇等 )的主要弹种之一,依靠其本身的动能来毁伤装甲目标,因此也称动能弹。 B22 破甲弹:破甲弹是利用聚能效应,使金属罩形成高能金属射流来毁伤装甲目标。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 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在我国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时期,政治家、军事 家等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具有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① 公元前 21世纪至公元前 8世纪,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形成时期。 军事家:周武王、吕尚著作:《军志》、《军政》 ② 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完善成熟时期 军事家:孙子 (孙武 )、吴子 (吴起 )、司马穰苴、尉缭子、 孙膑著作:《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孙膑兵法》 、《六韬》 ③ 公元 前 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时期。 军事家: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曹操、诸葛亮、李靖、李勋、郭子仪 著作:《三略》、《李卫公问对》 ④ 公元 10世纪至公元 19 世纪,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革新和守旧的矛盾中前进的时期 军事家:狄青、岳飞、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努尔哈赤 著作:《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武备志 》、《读史方兴纪要》、《治平胜算全书》。 5.《武经七书》的内容 《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李 卫公问对》 ① 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② 采用我国传统谋略思维方法 ③ 贯穿谋略制胜原则 ④ 讲究战略战术 7.《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其中《作战篇》《计篇》、《谋攻篇》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共有 13篇: ① 《计篇》。 论述研究和谋战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 “ 五事 ”〔一曰道 (政治 ),二曰天 (天时 ),三曰地 (地利 ),四曰将 (将领 ),五曰法 (法制 )〕、 “ 七计 ” 〔主孰有道、主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练、士卒孰强、赏罚孰明 ?〕 、“ 诡道 12法 ” 和 “ 庙算 ” 等致胜论。 ② 《作战篇》。 论述战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分析了战时物资、财力消耗数量的巨大以 及战争对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破坏,提出了 “ 兵贵胜,不贵久 ” 的速战思想和 “ 因粮于 敌 ” 等原则。 ③ 《谋攻篇》。 论述在谋划战争时力争做到以智使力,用战略方针战胜敌人,达到不战而胜 (战争的最高准则或境界 )的目的。 指出将帅在作战指导上的 “ 三患 ”(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 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縻军。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是士疑矣。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疑。 三军既惑且疑 ,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 胜。 )、 “ 五胜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揭示了“ 知彼知己,百 战不殆 ” 的军事规律。 ①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 ”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 “ 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 国家灭亡 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 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 帅要警惕。 : “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 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②“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 的战争指导思想 “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 ;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③ 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谋略,是指用兵的计谋。 a.“ 庙算 ” 制胜: “ 多算 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庙算制胜,主要是指战前要从战全局上,对战争诸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决定打不打,怎么打 、用什么部队打、在什么时间、地点打、打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战争准备和后方保障 ?做 到有预见、有计划、有保障,心中有数,打则必胜。 也就是说先求 “ 运筹于帷幄之中 ” 然后 才能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 “ 兵者,诡道也 ” , “ 兵以诈立 ”。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要依靠诡 诈多变取胜。 军事上的诡道是指异于常规的一些做法。 “ 兵不厌诈 ” ,古令常理。 孙武将诡 道归纳为十二法, “ 能而 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之近,利而诱之,乱 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 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 “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在 战争中,百战百胜并不是好中最好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的。 所以,孙武主张 “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最好的是以谋制胜,使敌人屈服。 其次是 通过外交途径,分化瓦解敌人的盟,迫使敌人陷入孤立,最后不得不屈服。 ④ 治军思想 “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 ,就是说军队组织编制和通信联络、将帅的 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都要严明有序。 帅的选拔与修养孙武提出 “ 智、信、仁、勇、严 ” 为择将标准。 他认为 “ 将者 ,国之辅也 ” , “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 即是说,作为国君助手的将 帅,必顺是深知兵法的人才,这关系着民众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与存亡,不能不给予足够 的重视。 ,要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即要以文教统一政令,亲和士卒,团结 内部;要以军令严格训练,统一阵 法,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目的。 孙武把赏罚作为 “ 七计 ” 的内容,提出 “ 赏罚孰明 ” ,即强调军队要赏罚严明。 ⑤ 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之所以具有极大的时空跨度,经久而不衰,与它反映的相互朴素唯物论和原始 辩证思想是分不开的。 兵法中反映的唯物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战争的认识,冲破了 “ 鬼神论 ” 和 “ 天命 论 ” ;二是把客观因素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三是注意时间和空间在军事上的作用。 9.《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主要成就 ① 强。20xx-20xx年军事理论课学习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5、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1)据图表归纳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的特点。 (6 分)(2)请就 类区夜晚达标率低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分)答案(1) 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均高于夜间达标率;工业区达标率好于其他类功能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达标率低。 (2)控制噪声污染源;加强( 提高)管理力度;增加绿地面积;提高人们自觉降低噪声污染的意识。 解析根据图例比较各功能区的达标率即可
2、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34 题。 3地形区为() B D东南丘陵答案据纬度可知,该地区起伏度较小,但不同纬度变化较大,说明该区域整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小,位于青藏高原。 最新海量高中、确的是()布的人口越多B. 2 地区分布的人口达 20% 以下地区人口超过 80%答案口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区域,地形起伏度 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 80%;结合上题分析
3、逐渐升高B我国 1 月南北最大温差为 C三亚受海洋影响最明显D西安和郑州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答案国 1 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图中显示郑州、西安最接近 0 ,故 D 项正确。 从图中城市气温看,沈阳纬度高于呼和浩特,但气温高于呼和浩特,南宁纬度低于广州,但南宁温度低于广州,故由图中数据不能说明我国 1 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则 A 项错误;B
组先对号入座,让学生知道各器官的位置。 然后由学生自己依次介绍各器官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呼吸运动 自我体验:右手放在胸部的右下方、左手放在鼻孔的前面。 思考: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演示实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肋骨上升和膈的位置下降,从而引起胸廓扩大,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 : 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2 指导学生在教材 P41 找出生物圈的范围。 演示生物圈的范围并适当做出说明。 学生:描述生物圈 ——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环境的总称。 过渡:生物圈中气候、温度、环境变化多端,它们与里面生活的生物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性的东西呢。 我们的前人早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