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上第一节饮食与营养二内容摘要:
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第 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提出: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 其中第一个具体内容标准是: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这是本节的重点。 本 节开篇,安排了 “ 选购三餐食物 ” 的 活动 ,这一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 从生长发育、学习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入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 和饮食 习惯 来 选择 食谱, 并将食物初步分类,从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从自己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反思学习打下基础。 “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它生物。 这个实验中,学生除了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说出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材在此增加了“提示”栏目,补充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库”中也安排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有关内容,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 支撑。 本节的重点是: 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难点是: 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的现象的分析。 课时建议:本节教学安排 1课时。 安排策略如下表 方案 1 方案 2 从教材的表格中选取搭配三餐食谱。 讨论并记录:选择食物及搭配。苏科版生物七上第一节饮食与营养二
相关推荐
3、(新情景题)2015 年 2 月 17 日, 大河报报道了发红的甘蔗中含有剧毒物质的事实。 报道中指出,因为发霉而变红的甘蔗中会产生一种名叫 3硝基丙酸( 化学式为 剧毒物质,误食后会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 下列有关 3硝基丙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3硝基丙酸是一种氧化物B3硝基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9C3硝基丙酸由 3 个 C 原子、5 个 H 原子、1 个 N 原子和 4 个 O
3、013 年上海科技活动节推出了一种节能环保、可调节室温的江水源热泵技术。 如图所示是其夏天工作时的流程,当江水循环到冷凝器时,利用江水与冷凝器存在的温度差,通过_的方式带走室内热量,从而实现降温。 解析江水和冷凝器之间存在温度差,所以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因此发生的是热传递。 答案热传递5(改编 )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 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
3、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分子之间有间隙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析蔗糖溶于水后,分子分散在溶剂之中,但分子并未发生变化,与分子可分的性质无关。 答案中考高频重组题) 粒子 M 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 N,如下图所示。 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带电情况C化合价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这说明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 学生 :实验现象:滴加碘酒后,馒头屑变成蓝色。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结论: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实验二:鉴定蛋清的主要成分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这说明蛋清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 学生:实验现象:加热水后蛋清凝固成白色的固体。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5、,为一定值,A 错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加,然后转成水平,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氧气质量会逐渐增加,C 错误;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加,氢氧化钠越来越少。 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应该为零,D 错误。
4、变,这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答案省力形状5.(2014铁岭市 )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A、B 两点高度相同且距地面 30 球在 A 点的重力势能 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B 点的重力势能,小球在 A 点的动能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B 点的动能;若小球的质量为 100 g,它从 A 点落到地面,重力做功_ J。 (g 取 10 N/析小球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