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但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提出了“仁政”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到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 2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主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政治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同时他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 “非攻” 4、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从自然。 温馨提示 庄子和老子均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但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消极,充分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四、韩非与法家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 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 1 000 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孙膑与兵家1历史地位: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2军事思想:主要体 7、、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影响(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球通史载:“(东周)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 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 9、” ,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战国时期,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外儒内法)。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材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孟子梁惠王上(1)材 11、谓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不精老 庄 ,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题考查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根据题干信息“涉世” “忘世” “出世”分析,以上提及的观点反映了注重社会现实的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意思是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故 B 项正确。 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 13、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4、(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 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 “士”阶层的崛起。 (2)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 墨家的“强本节用”。 法家“严而少恩”。 (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解析第(1)问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 第(2)。(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条分割线吗。 ,有一块长方形田地,田地内有一口井,现将这块土地平分给两家农户,要求两家合用这口井浇地,请问应如何分。 在图中画出分界线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中心对称图形的应用。 【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OAB C F A D C B E O A B C D
1:如图 ,矩形 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O, AB= 4cm,∠ AOB= 60176。 ( 1)求对角线 AC的 长;( 2)求矩形 ABCD的周长 [:] 例 2:如图,在矩形 ABCD中, CE⊥ BD, E为垂足,∠ DCE:∠ ECB= 3: 1。 求∠ ACE的度数。 O D C B A O D C B A E 例 3:如图,在矩形 ABCD中,点 E在 AD 上, EC平分∠
4:如图,在 □ ABCD中,点 E、 F在 AC上,且 AF=CE,点 G、 H分别在 AB、 CD上,且AG=CH, AC与 GH相交于点 O, 试说明:( 1) EG∥ FH,( 2) GH、 EF互相平分。 O HGFA DCBEFA DCBE 例 5:如图,在平行四 边形 ABCD中,点 E在 AC上, AE=2EC,点 F在 AB上, BF=2AF,如果△ BEF的面积为 2cm2
4、、水等,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牛是消费者。 答案组合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梧桐山上的所有生物B红树林内的所有红树C羊台山上的所有动物D仙湖植物园内的所有植物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答案原创 )浙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其中衢州市就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线相等 . 应用格 式: 在梯形 ABCD中, ∵ AB∥ CD, AD= BC, ∴ AC= BD(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 三、 课堂练习: 课本第 32页练习 3 四、本节课收获: 等腰梯形性 质: ⑴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这条对 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⑵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⑶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 经历了探索活动,提高了说理的能力 . 五、布置作业:
2、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传播:14 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