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创新)2016中考科学 专题8-电与磁(含解析)内容摘要:
3、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增强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增大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明显减小解析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故 滑片 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故 B 错误;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暗,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小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大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增大,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改编 )城市下水道井盖丢失导致行人坠入下水道的悲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 为此,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警示电路:在井口安装一环形灯 L,井盖相当于开关 S;正常情况下 (S 闭合),灯 6、时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车刹车制动时,利用制动能量给蓄电池充电时,这时消耗电能,得到化学能,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机械化学7如图所示是水位自动报警装置。 当水位上升时,浮子 a 上升,并推动 b 上升。 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电磁铁电路接通。 电磁铁_,吸引衔铁,电灯电路_,电灯发光发出警报,警告水位过高。 解析读图可知,当水位上升时,S 1连通,控制电路工作,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使工作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答案有磁性接通8如图所示,请将螺线管、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开关闭合后,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会使斥力变大。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 9、螺线管的右端流入,从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 N 极。 (3)滑动变阻器接入 片向右移时,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使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小。 在电流不变,铁芯不变时,当导线 a 由与接线柱 2 改为与接线柱1 相连,线圈的匝数增多,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使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大。 (4)实验得出: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实验得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答案(1)B (2)N (3) 左(或右)变大(或变小)变大(4)越强多强10物理学中常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用磁感应强度(用字母 B 表示)来描述磁场的强。(一年创新)2016中考科学 专题8-电与磁(含解析)
相关推荐
2、义音乐的瑰宝。 (2)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印象派绘画代表人物:莫奈,其代表作是组画干草堆 鲁昂大教堂。 2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 1892 年创作牧神午后前奏曲 ,确立了印象派音乐的地位。 3影响(1)印象派的崛起,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2、)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士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2特征: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3书法艺术的发展(1)秦汉自发的书法艺术秦汉时期:秦小篆、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自觉的书法艺术有利条件
摆动过程中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乒乓球和单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 在以上过程中能量是否减少了呢。 没有。 看书 P93第一、二段及“活动:滴水实验” 乒乓球弹起高度越来越小,单摆摆起的高度越来越小: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设疑引入 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分巨大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 学生查表计算: 1017瓦 3600秒 = 1020焦。 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 1020焦。 这比目前全世界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 可见太阳能有多巨大。 学生讨论交流 2, 太阳能经济、丰富、清洁。 3, 太阳 能分布广阔 ,获取方便。 既然太阳能有这么多优点,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利用。 请大家讨论:平时我们都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板书:
的水能、风能、生物技能等。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 ( 1)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 2)水能:太阳能使冰川熔化、水蒸腾 —— 水力发电 ( 3)化石能源:古代动植物的尸体埋在地下,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地质变化,从而形成煤、石油、天然气。 而动植物利用的是太阳能 ( 4)生物质能:生命物质所蕴含的能量(间接利用太阳 能)
2、制夷”的思想主张。 3影响(1)“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温馨提示 “开眼看世界”指林则徐等人冲破了“天朝上国”陈腐观念的束缚,承认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实质是对外国侵略威胁的积极回应,不足之处是这种思潮仅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也没有进行大规模政治实践。 二、体用之争1背景:19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