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深度解析内容摘要:
2、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 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 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气体密度(g/L)=(2)纯度= 100%= 100%=1)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综合计算: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 (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 4、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1)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 6、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 图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 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坐标系中的曲线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读图时,要善于从曲线图中捕捉 7、到“三点”,(起点,拐点,终点),并分析其含义。 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2)表格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 策略: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 ,解决问题。 (3)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做实验探究的综合计算题时,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 8、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 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 解此类题目必须理顺以下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半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质量7,选 A。 6. 比较法解题时对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或数据,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 此法解 10、时,以 a%的溶液和 b%的溶液混合为例,且 ab。 当 m1,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2当 m1=,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a%+b%)/2当 等体积的两种溶液,50%的 液质量大,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50%+10%)/2=30% 要明确解题思路解题时的一般思路: (1)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3)确定哪些数据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如果所给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关系仅仅是间接关系,那必须分析清楚该数据是通过什么“中介”与各物质产生联系的,然后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 11、骤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设未知量,求什么设什么。 (2)正确完整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总和,标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 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址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 质量总和的下面。 (4)列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应注意的问题: (1)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方法、严格按解题步骤求解。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一定要书写正确,一定要配平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中某元素原子的数目一定要相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定要 13、全”同“足量。 (5)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要规范。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1)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质量间的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 (4)关于过量问题的计算。 (5)多步反应的计算。 (6)其他类型的计算。 计算时常见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5)没有统一单位;(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几个误区: (1)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2)把含杂质的质量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或把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4)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缺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方程式应用不当)。 (6)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单位问题弄错等。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三个三”: 在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三个事项”,即: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 (3)结果要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计算质量比要准确。 三个事项:(1)单位统一;(2)用纯量进行计算; (3)若是体积要换算成质量。(粤教版)九年级化学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深度解析
相关推荐
2、时就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15 岁参加南开新剧团,平时不爱说话的他到了舞台却如鱼得水,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 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 年即 18 岁时,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即19 岁时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
【 例题 】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人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 互联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你还能举出一些互联网的用途吗。 (至少写出两种) 三、课堂检测 1.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乌云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 B.电话钤响,标志有电话 C.听到喇叭的响声,行人会让路 D.人被打了一下感觉到痛 2.下列属于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活动变革产物的是( )
2、“pq”为假, “綈 p”为真C “pq”为假, “綈 p”为假D “pq”为真, “綈 p”为真2已知 p: 0,q:21,2,3由它们构成的新命题“綈 p”, “綈 q”, “pq” ,“pq”中,真命题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3下列命题:2010 年 2 月 14 日既是春节,又是情人节;10 的倍数一定是 5 的倍数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 2= 液混合不加热(1)发生装置A 装置为简易装置,不便于加液体;B,C 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使用 B、C 装置时应注意, 长颈漏斗下端管日 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D 装置使用了分液漏斗,便于加酸,还可以利用活塞控制反 应。 (2)收集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其密度比空气大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 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 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P + 5O
2、 个纵列,可分为 7 个主族,7 个副族,1 个第族,1 个零族解析:除 外,区的名称均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 答案:、Y、Z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 Y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最新海量高中、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A 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为 Y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出现了 级,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