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制取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3、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8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 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9下列文字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的原因解释。 请将字母序号填入()中,使之成为合理的因果关系。 操作事项(1)盛放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3)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再移开酒精灯()(4)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正立在桌面上()(5)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 7、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故不需要长颈漏斗。 3D点拨:只要是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般都既可以用排水法,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一定是氧气。 4C点拨:给试管加热时,要先预热,不能直接加热,否则试管受热不均匀,可能会炸裂。 5D点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要伸入瓶内),看是否复燃。 6B点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无需催化剂;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收集氧气,相当于排水法收集,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氧气密度,故应从 a 端排出水。 显然选项 A、C、D 是错误的。 B 正确。 7A点拨:A 正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8、B 错误;对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处,C 错误;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部应铺有少量细沙或水,D 错误。 8D点拨: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则瓶内残留空气,收集的氧气不纯;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混有空气的氧气浓度低,导致木炭燃烧现象不明显。 9(1)D(2)A(3)E(4)C(5)1)A(2)是一道典型的信息给予题,一定要抓住题目中提供的有用信息来解答,由“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可知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即图中的 E;由“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知,发生装置可选择高 9、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即图中的 A。 11(1)反应物浓度(或浓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反应物浓 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接触、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不变点拨:(1)本实验中,反应所需的时间是测定的量。 实验和的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 度,分析反应所需的时间与浓度的关系可知,浓度越大,生成一定量氧气所需的反应时间越短,也就是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实验和的变量是反应温度,对比分析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用水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只是溶液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变小,但溶质质量不变,因此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12(1) 试管集气瓶(2)试管口部没有塞棉花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从水槽 中移走导管熄灭酒精灯(3)A置 A 中注射器的作用为控制加水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因为乙炔气体能把水向下排,因此 a 端管口可排出水,气体从 b 端管口通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