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3、 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D一定含有 C、O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H 元素能力提升 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 A 原子,一个 B 原子9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物质 a b c g 10 10 10 2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B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 物质中元 6、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也必然相等。 2D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变化,而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 D 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描述变化后的质量关系,其余均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描述。 3A点拨:根据高氯酸铵的化学式判断,其中含有 N、H、 四种元素,不含S、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只能是 A点拨:由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了,说法错误,其余说法正确。 故选 A。 5C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9.5 g1.5 g8 g。 6B点拨: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中物质 7、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会改变的。 7C点拨:该有机物燃烧(用 X 表示)的反应可表示为:XO 2 H 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 C、H、O 三种元素,反应物中也 应该有这三种元素,因为 X 中一定含 C、H 元素,也可能含氧元素。 要确定是否含氧元素,必须再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确定。 8D点拨:从图示获得的信息可知:反应后生成的乙和丙分子在组成和结构上与甲分子不同,A 正确;甲为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丙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即单质分子,C 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三个乙分子中应含有六个 A 原子,所以 D 是错误的; 8、由此可见,乙分子、丙分子的结构不同,为不同种分子;由一 种分子分裂生成两种分子的反应是分解反应,B 正确。 9D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待测量101010222127,D 错误。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可判断出 a、b 是反应物,c 是生成物,d 质量不变,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可表示为 ab c,属于化合反应,故 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因此,A、B 均正确;b 是反应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 正确。 10D点拨:从图像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纵坐标表示的量不断减少,一段时间后不再变 9、化,故排除 A 和 B;在高锰酸钾分解的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质量分数增大,故 C 不正确;高锰酸钾固体质量减少,至全部分解完时,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故选 D。 11B点拨:由图可以看出刚开始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20%,故 A 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又因为此装置为密闭容器,所以反应前后瓶内物质的质量不会改变,故 C 错;蜡烛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了水,并且瓶内还有一部分未参加反应的气体,故D 错;当瓶内的氧气浓度小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够再支持燃烧。 12C点拨:通过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此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 丙,所以此反应为化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