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6.2《线段、射线和直线》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4、值不大于 2 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这个图形怎样表示。 【解】(1)直线(2)射线;射线 3)端点不同;方向不同(4)线段;线段 出下列语句表达的图形:(1)点 A 在直线 a 上,点 B 在直线 a 外;(2)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A, B, C,画直线 段 线 3)直线 a, b, c 交于点 M;(4)直线 a, b 交于点 A,直线 b, c 交于点 B,直线 a, c 交于点 C.【解】如解图所示(第 14 题解)15如图,当线段上有 3 个点时,线段共有 213(条);如图,当线段上有 4 个点时,线段共有 3216(条);如图,当线段上有 5 个点时,线段共有 432110(条);如图,当线段上有 6 个点时,线段共有_15_条根据以上求线段总条数的规律可得:当线段上共有 n 个点时,线段共有_ _条n( n 1)2利用以上规律解答:如果 10 位同学聚会,每两人握手 1 次,共需握手_45_次(第 15 题)【解】图中线段共有 5432115(条)根据以上求线段总条数的规律可得:当线段上共有 n 个点时,线段共有( n1)( n2)21 (条)同学n( n 1)2聚会,每两人握手 1 次,共需握手 45(次)1092。(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6.2《线段、射线和直线》试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3、,则 _ _9 a 1912如果等式 x ,那么 a0_xa 括号内填入变形的依据:解方程:2 x1 x84 3 x184 x(合并同类项法则),3 x4 x81(等式的性质 1),7 x7(合并同类项法则), x1(等式的性质 2)1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3534 x35 x;(2)x;(3)3 x21 x18;(4)x x2 2【解】(1)方程的两边都加上 34x,得
⑶ 观察、联系、思考: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同上思考步骤,你得出的结论:。 ⑷ 综上所得,你 得出的结论:。 ⑸ 联系生活,你能举出多少事例来说明上述结论。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知道 和 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⑴ 做一做后,思考: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 ⑵ 你的结论: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 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 ⑶ 阅读课本,联系生活,你能举出多少事例来说明上述结论呢。 ⑷
2、数,则 1;若 1,则 a, b 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确的有(C)ab BC D6大于5 且小于 整数有_9_个7(1)数轴上点 P 距原点 5 个单位长度,且在原点的左侧,则点 P 表示的数是_5_;(2)数轴上点 Q 距原点 单位长度,且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点 Q 表示的数是_3)数轴上表示在原点的_左_侧;(4)在数轴上距原点 5 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2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5 ,5
(开始实验,集中注意力) 实验现象:( 1) ; 结论:。 ( 2) ; 结论:。 总结: 运动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的 越大; 越大 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势能 1.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因此被举高的物体也具有能,这种能叫。 提出问题: 重力势能 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并探究 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3、1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 4条路,其中最近的是_,这是因为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12用“” “_2)如果点 么 _3把两地间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路,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14如图,某班 50名同学分别站在公路的 A, A, 000 m, 0人, 0人要让两处的同学走到一起,并且使所有同学走的路程总和最小,那么集合地点应选在 第 14题)【解】设 x(m),则 000 x)30
3、2640(万元)13如果 3求代数式(1) 2m3 解】由题意,得 12 m232, m1.(1) 2m3 m(1) 231数式 c(a, b, )A. a0, b0, c0 B. a0, b0, c0C. a0, b0, c0 D. a0, b0, c015当( m n)22015 取得最小值时, | m|2| n|等于(最新海量高中、】( m n)20,当 m n0 时,(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