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处理与统计1内容摘要:
作表的 A1 单元格中输入“ 10*2+3”,在 B1 单元格中输入“ =10*2+3”,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生分析„„ 得出结论:如果在一个单元格中先输入一个等号“ =”, Excel 会把等号后面输入的式子作为一个代数式对待。 提问:除了输入等号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输入代数式。 (可以在编辑栏中输入,或单击“ =”按钮) 学生实践:计算“兴趣小组报名表“羽毛球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分别利用数字直接相加与单元格地址相加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有何不同,哪种方法更好。 温馨提示:利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的优势: ( 1)当数字发生变化时,结果不会出错。 ( 2)可以进行公式的自动复制。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数据处理与统计1
相关推荐
2、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对国家的期许。 评分:本题 4 分。 每空 2 分(诗句 1 分,评析 1 分)。 6. C 略 评分:本题 3 分。 题 2 分;题 1 分。 二、本大题共 11 分7. B 示例:君子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他不是某种器具,只有单一的作用,君子应以学习和交友为乐,不刻意追求别人的赏识,讲仁孝,注重现实人生中的作人处世。 评分:本题 5 分。 题 2 分;题 3
1、最新海量高中、数 的解析式一、课题:函数 的解析式 二、教学目标:1会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解析式;2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 中的待定系数 ,A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函数图象写解析式;2根据已知条件写出 中的待定系数 i(),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由函数 的图象到 的图象的变换方法:(方法一):先移相位,再作周期变换,再作振幅变换;(方法二):先作周期变换,再作相位变换,再作振幅变换。
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 “学 ”的主动性,尤其在本课中,由于理论知识过多,所以更要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所以本课题的两个教学设计皆遵循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探索
1、最新海量高中、量的数乘(2)一、课题:向量的数乘(2)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概念;2通过定理用两个不共线向量来表示另一向量或将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向量;3能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处理简单的几何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向量的加法运算、向量共线定理;(2)设 ,
3、律: 结合律: ()()c说明: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按照任意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进行:例如: ; ()()4例题分析:例 1 如图,一艘船从 点出发以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 ,(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 解:设 表示船向垂直与对岸行驶的速度, 表示水流的D 速度,以 、 为邻边作 ,则 就是船实际 中, , ,2|3 ,2| 2()4 3答: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
1、最新海量高中、量的数乘(1)一、课题:向量的数乘(1)二、教学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并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两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并会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三、教学重、难点: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及其运算律,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2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 已知非零向量 ,求作 和 a()a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