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下114互逆命题2课时内容摘要:
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吗 ? (3)举出一个反例可以简明地说明一个命题是 假命题.其实反例还是数学发展的“功臣”.公元前 500年希帕索斯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不是有理数,这就举出了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 一切量都可用有理数来表示”的一个反例。 正是这个反例导致了第一次数学 危机,数学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产生了无理数. ( 2) [教学过程 ] 1.关于课本提供的讨沦活动 这节课应进一步关注《 标准》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 的观点”等,这些过程性目 标的落实。 课本提供了一个根据条件观察图形、做出猜想、证明猜想的讨论活动.设计这个活动,学生既经历合情推理, 又经历演绎推理,不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实际教学中,在学生做出猜想并表述各自的证明思路后,可以讨论以下问题: (1)在图 11 16中,如果 DE//BF,∠ B=∠ D,那么你得到什么结论 ?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 1116中,如果 AB//CD, DE//BF,那么你得到什么结论 ?证明你的结沦.。苏科版八下114互逆命题2课时
相关推荐
2、s(): 是偶函数, , ,x由两角和与差公式展开并化简,得 ,s(式对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所以, 五、课堂练习: 六、小结:1求 三 角 函 数 值 时 , 要 观 察 题 中 给 出 条 件 及 所 求 结 论 的 特 征 , 特 别 是 角 的 特 征 ,寻 找 恰 当 的 方 法 ( 切 、 割 化 弦 ; 将 式 子 化 为 一 个 角 的 一 个 三 角 函 数 式 等 ),
1、最新海量高中、量的数量积(2)一、课题:向量的数量积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明确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和运算律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性质;2判断下列各题正确与否:若 ,则对任一向量 ,有 ; ( )0ab0a若 ,则对任一非零向量 ,有 ; ( )b若 , ,则 ; ( )若
1、最新海量高中、量的数量积(1)一、课题:向量的数量积(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2掌握两向量夹角的概念及其取值范围 ;0,3掌握两向量共线及垂直的充要条件;4掌握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向量数量积及其重要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物理课中,物体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其中 是 与 的夹角) |Fs(二)新课讲解: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向量 和 (如图
1、最新海量高中、量的数量积(2)一、课题:向量数量积(2)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由其推出的重要公式;2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在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垂直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两平面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2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3 轴上单位向量 , 轴上单位向量 ,则:
3个顶点落在△ ABC两边上的正方形 D1E1F1G1. 第二步:连结 BF1,并延长交 AC于点 F; 第三步:过 F点作 FE⊥ BC交 AB于点 E; 第四步:过 F点作 FG∥ BC交 AB于点 G; 第五步:过 G点作 GD⊥ BC于点 D.四边形 DEFG即为所求作的正方形 DEFG. 根据以上作图步骤,回答以下问题: . A B C D O C O A B B C A A B
1、最新海量高中、角和与差的正弦一、课题: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二、教学目标: 的诱导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式的推导,并能熟练进行公式正逆向运用。 ()S三、教学重点: 公式及诱导公式的推导、运用;()四、教学难点: 公式及诱导公式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 1 公式;()C2练习: 化简:(1) ;(2) ;(3)6(二)新课讲解:1诱导公式(1) ;o()(2)把公式(1)中 换成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