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内容摘要:
2、。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 项说法明显错误。 C 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错误。 B 项体现了一破一立。 31912 年 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A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D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4、基础仍然存在,排除 所给材料来看,并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提到“皇帝倒了” ,排除 B、一材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6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模式,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在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基础上,又出现了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生态史范式等新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 5、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请回答:材料中甲、乙、丙、丁分别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请分别用史实说明之。 答案甲:革命史观。 发动了一系列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乙:近代化史观。 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丙:社会史观。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移风易俗的措施。 丁:全球史观。 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精神促进了亚洲人民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基础 8、抱有幻想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D中国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答案购得假共和”说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并没有实现,直接原因是 力提升6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 月 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答案材料中“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 9、性命更合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参加革命不是自身思想的觉悟,而是由于害怕被误当革命党抓去杀头,被迫走上革命道路的,可以反映出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7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答案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 A、B 11、历史性巨变。 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考察 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在 1910到 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 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 12、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 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材料三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 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 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材料四“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1)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武昌首义绝非。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