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内容摘要:
2、另起炉灶” ,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2周恩来 1949 年 11 月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外交工作有两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推行“一边倒”政策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A BC D答案发生在新时期,不符合题意。 3 “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 这一传统应该是()A “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 “另起炉灶”答案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 4、行和平的政策”即表明会议有中国代表参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对会议成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可知这次会议是指万隆会议。 5据统计,1955 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 63 个国家的 417 个代表团,共 4760 人,比 1954 年增加 64%。 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 “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答案时间信息“1955 年”可知,中国于 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促进了中外的交往。 A 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C 项发生 5、于 20 世纪70 年代,不符合题意;D 项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6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材料“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应该是 1972 年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 它不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排除 A;B 7、复;第 26 届联大召开于 1971 年 10 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不是其原因。 代周刊1972 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 ,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答案美结束对抗符合中美双方利益,A 项夸大了其影响;B 项中“放弃冷战思维”与史实不符;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外交,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 项符合当时美国舆论情况。 9阅读右图漫画 10、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ABCD答案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 此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一是涉及中美关系,二是涉及台湾问题。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美国仍然支持台湾并在台湾驻军,可排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正式建交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符合题意;邓小平访美不涉及“突破性进展”。 因此答案为 C。 13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 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C重返 11、联合国 D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住材料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 “不再团结一部分国家”等信息判断,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时期中国实行的不结盟政策。 A、B、C 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14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如以中国外交交出“和谐”答卷为主题,这属于“答卷”中的哪个要点()A发展大国关系 B建设和谐周边C优化国际秩序 D汲取人类成果答案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倡导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对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这都是基于国际秩序的优化。 15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 13、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 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竟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 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材料二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 年到 1958 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 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 14、,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8 分)(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