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内容摘要:
2、。 A、C 两项只涉及宗法制,而 D 项出现在秦朝建立后。 公辅佐成王图。 对该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答案料显示的是周朝政治体制,因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 两项所述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权力高度集中有违史实,D 项所述的勤政爱民无法找到材料依据。 故选 C。 3 国学杂志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的嫡庶权益分配,嫡统庶,以 4、,故 D 项为正确选项。 泽信息港信息,山东鲁西南一带县区男女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县区甚至高达 157100,还有部分家庭因此而破裂,从观念因素形成的源头考虑,根源当首推()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答案选项只有“宗法血缘关系”与题干中“观念因素”的要求一致,故选 B。 6人民网秦统一 2234 年祭一文提出:“秦始皇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羁绊,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国家制度。 ”下列不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 “坏先王之制,废王号,称皇帝 ”B废旧时世官世职制,任命三公九卿处理中央政务C严格嫡庶权益分配, “封建亲戚,以为屏藩”D重 6、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答案“有叛国而无叛郡”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故 A 项为正确选项。 9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该制度是()A秦朝三公制 B秦朝“朝议”制C隋唐三省制 D明朝内阁制答案朝时期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拟诏,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监督。 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答案据题干材料中“百 8、了皇帝的权力。 13 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1276 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 二十一年(1284 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 二十二年(1285 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从上述史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化元朝的行省制度时行时废路和府是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 BC D答案料涉及元朝行省管辖区域的变化,并未提到行省制度的时行时废,排除,选D。 14以内侍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 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内阁军机处 10、”是封建特权的重要体现,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是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不会危及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正确,不正确;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的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6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方法一史料研习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帝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 11、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 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 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 乾隆壬子,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 13、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4)结合材料四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4 分)答案(1)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变化: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 演变: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对军国大事有决定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明显被削弱;乾隆帝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3)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权,使其相互牵制。 (4)皇帝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 14、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皇帝将可能泄密其言行的人一律处死,并对丞相车骑多不满,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的地位及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隋唐宰相制度改革的有关史实分析得出其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和转移的过程。 第(3)问,概括历朝皇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然后得出结论。 第(4)问,注意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回答。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相关推荐
学生看图片,揣摩意思。 找出疑难,合作解决。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 学生体会词义。 小组内操练。 2 Part G 体会 O字母在下列单词里的发音 Clock, coffee, doctor, hot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单词中有相同发音的单词 Part H 听录音,学唱歌曲 分组唱 展示 D反馈总结 ( 12分钟) 1. 完成《听读训练》部分练习。 2. 校对答案。 E作业布置(
3、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 ,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3、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767 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会( )
2、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 B、 C、 D、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
2、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 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
3、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5北京卷)图 2 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