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内容摘要:

2、。 (3 分)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3 分)(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 3 分)(2)问题:泥沙淤积。 (2 分)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4 分)(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3 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3 分)(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 5、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8分)(2)图8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 (8分)【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 分) (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5 分)(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 (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 )危害路基;(4 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 6、,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4 分)(3)冬季。 (2 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 (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 )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3 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3 分)【解析】试题分析:(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 8、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8 分)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 分)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 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6 分)【答案】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2 分)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 9、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 7、8、9 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 分) ;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 分);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 分)3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2 分) ;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2 分)3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12、。 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蚁虫;防雷击等。 【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注意题干中明确要求写出“社会经济条件” ,综合教材中工业区位条件和农业区位条件中的社会经济条件,该题可从资金、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 从图中所给地名等信息可推测出该地位于我国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 明清时期该地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重心,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催生了园林建设;同时,该地(长江等的)水运便利,陆地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园林建设的能工巧匠众多。 (2)本小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13、响,其实质是考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系(河流) 、地下水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时应先说明上述各方面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再说明该特征对该地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河网稠密,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该地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注意防火;该地降水丰富,尤其是每年夏初受准静止锋影响,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空 14、气湿度大,应注意防潮;水热充足,易使蚁虫滋生,木结构建筑应注意防蚁虫;该地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暴天气,应注意防雷击。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注重区位问题的考查,该题以古典园林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展示地理信息,将园林建设的区位条件、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区域自然条件对古典园林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的防护措施等问题联系起来,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区域定位为突破点,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为解答问题的关键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最新海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