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期以来的外交政策,并不是 1979 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与题意不符。 答案: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国策,主要是因为()护世界和平从根本上说是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 答案: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料所示的国家都是我国周边国家 ,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即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答案:确的是 ()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参加万隆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B.C.D.解析 4、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崛起成为可能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本题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和平崛起”,即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会构成威胁,并有利于世界和平。 表述不正确,与材料不符,故选。 答案:定周边” 是我国首要的对外战略目标,其表现有( )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保持与欧盟各国的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B.C.D.解析:解题关键是“ 稳定周边”,欧盟各国不属于中国周边范畴。 答案:013 年 1 月 30 日,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瓜达尔港的营运控制权移交给中国公司,这一举措对中国铺设从中东输往 5、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巴关系与美国重返亚太无关 ,也不属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因此 B、C、D 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项。 答案:片反映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是 ()图片中“ 上海合作组织”等信息可判断中国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故选 D 项。 答案: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 这种变化()平崛起 ” 项说法错误,多极化新格局仍在形成过程中;B、C 两项说法与本题无关。 分析材料可知,近年来新型国际 6、关系建立起来,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故 D 项正确。 答案: 9 月 11 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实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这是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日本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应引起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A.B.C.D.解析:说法错误;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和战败国 ,正确;是不容分辩的史实;符合史实。 答案:)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赴海地维和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活动打击索马里海盐A. B.C. D.解析: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是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答案:D“阳奉阴违”是中美关系 8、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 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解析:1950 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中国对其称呼是“兄弟之声”。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发生逆转,这时中国对其称呼是“敌人之声”。 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国对其称呼是“伙伴之声”。 答案: 9、答问题。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乙、互不侵犯 ;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1971 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 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在涉及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中国参加了 15 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人、警察和民事官员 10、 3 000 多人次。 我们为和平而来(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什么原则?(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并列举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取得的两项重大外交成就。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介绍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宗旨以及主要的外交政策或活动。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0 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特别是冷战后的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 12、它进行会谈。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材料三2009 年,奥巴马在亚洲之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关键性的议题上,无论是气候变化、经济复苏,还是核不扩散,如果没有合作就很难看到我们或者中国如何会取得各自的成功。 ”奥巴马还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注入力量”。 摘编自中美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同舟共济材料四近日,访问美国的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前原诚司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会谈中再次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 日本新华侨报(2012 年 9 月 13 日)(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 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13、界形势,分析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 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70年代中美越过“鸿沟” 进行会谈的共同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态度,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说明其原因。 (4)材料四中美国为什么“再次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 参考答案:(1)政策:敌视新中国。 原因:美国开始与苏联冷战 ,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 (2)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共同目的:应对苏联的威胁。 (3)态度: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 原因: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需要中国支持。 (4)原因:利用日本制约中国,更好地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展望:友好、合作是主流,矛盾、对抗不可避免。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