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9.2新兴力量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 结合材料可知,欧共体成立的重要原因是摆脱美国的控制,故选 B 项。 答案: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 ,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 ”他认为法德合作()题考查欧洲的一体化。 题干中的日耳曼和高卢分别指德国和法国,法德矛盾的化解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故选 D 项。 答案: 7 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 21 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 ,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4、。 ”这表明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对外政策。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日本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均正确。 说法不正确。 答案:纪 80 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见右图), 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种现象说明()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答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经济数据”,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西欧主要国家国家或地区 美国 联邦德国 法国意大利 95 6、极格局日益受到挑战。 这些挑战不包括()战美国“领导”巴导弹危机是美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的活动,与“挑战两极格局”的题意不符,故选 D 项。 答案: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到 20 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 35 年”。 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所谓的“机遇” 应该是指( )鲜相继独立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解析: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欧洲国家为主,不包括日本,故应排除 A 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不需要日本帮助重建欧洲,故应排除 B 项; 根据所学知识, 7、C 项并不是日本崛起的因素,故应排除。 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反苏,美国扶植日本,加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的生产,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故选 D 项。 答案:“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 )意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道德力量”“和平共处原则 ”。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故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因此选 A 项。 答案: 1 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 8、面建成,这是第三世界国家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联合的胜利。 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实现政治上的广泛联合,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是()961 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 故选 C 项。 答案:正确的是()961 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 1961 年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A、C、D 三项符合史实。 B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跟着美国走 紧抓住梦的手”“ 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 10、,美国为 日本为 欧共体为 材料二史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 材料三史论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结盟运动” 的认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 11、参考答案:(1)变化: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高于美国;欧共体的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美国的两倍多;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欧共体与日本实力增强,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影响: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认识: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原则和宗旨;不结盟运动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9.2新兴力量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班 级 在高二年级各班进行 研 究 措 根据新教材、新大纲的要求,研究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特点,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对话,表达阅读交流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密切注意教改动态,加强备课组集体研讨。 施 实 验 课 安 排 周次:第 5 周 内容:《 我的母亲 》 执教人:陈华 班级:高二( 9)班 周次:第 7 周 内容:《 父亲 》 执教人:李耀辉
出 y /万元 ( 1)设 y 与 x 之间具有近似关系 by ax ( ,ab为常数),试根据表中数据估计 a 和 b 的值; ( 2)估计企业人均资本为 16万元时的人均产出(精确到 ). 分析:根据 x , y 所具有的关系可知,此问题不是线性回归问题,不能直接用线性回归方程处理.但由对数运算的性质可知,只要对 by ax 的两边取对数,就能将其转化为线性关系. 解( 1)在 by
2、的机构倒塌下来。 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 ”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据材料分析,“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指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新的机构”建立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 答案:历史性的转折:1917 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 2 月底 3
2、和所学史实,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崩溃。 所以正确答案是 C 项。 答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盟的诞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使欧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加快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完全形成A.B.C.D.解析:显然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至今没有完全形成,故排除含的选项。
2、社会。 但公社 4 年后就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产阶级剥削 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 答案: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 ()黎公社领导人 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
3、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产生对抗,出现了冷战,均正确。 属于冷战的结束,排除。 答案:在(西欧 )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 ,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 使他们不能袖手安坐,他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 ”“作为”的表现是 ()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欧)各国皆弱”,这一现象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