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刺客列传学案内容摘要:

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视野纵深拓展 陶渊明的诗大多给我们以冲淡静穆之感,然而这首《咏荆轲》却给我们以另一种感觉,或许正是“伟大的艺术家从不单方面地呈现他的 艺术色彩”吧。 咏 荆 轲 燕丹善养士,⑵志在报强嬴。 ⑶招集百夫良,⑷岁暮得荆卿。 ⑸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骥鸣广陌,⑹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⑺宋意唱高声。 ⑻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⑼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⑽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⑾豪主正怔营。 ⑿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注释】 ⑴本篇咏史,歌颂荆轲的侠义,惋惜他的失败。 荆轲为燕太子丹复雠,以匕首逼秦王,不成被杀。 事迹见《史记剌客列传》。 ⑵燕丹:战国燕王喜太子名丹。 ⑶强嬴:指秦国。 秦为嬴姓。 ⑷百夫良:能匹敌百人的良士。 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子,国人称之为三良,《诗经黄鸟》称之为“百夫之特”。 ⑸荆卿:即荆轲,燕国人谓之荆卿。 ⑹素骥:白马。 《史记》说荆轲从燕出发时燕太子丹及宾客着白衣冠(丧服)相送易水上。 作者本此翻创为白马送行。 ⑺渐离:人名,姓高。 筑:乐器名,似筝,十三弦,颈细而曲。 ⑻宋意:燕国的勇士。 ⑼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