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内容摘要:
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八)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一 重点词句 通假字 乃持项王头视鲁 活用词 ①豪杰蜂起 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古今异义 ①然羽非有尺寸 ②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重点句 ①乘势起陇亩之中 ②何兴之暴也 实虚词 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②乃引“天亡我” ③鲁父兄乃降 ④自矜功 伐 ⑤何兴之暴也 ⑥岂不谬哉 思考: 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 明确: 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九)小结:项羽人物形象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 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 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 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十)本文的艺术手法 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 塑造人物形象。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 (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 ②叙述语口语化。 (“太史公曰”新体例) 【模拟试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 ( 2)狱掾( ) ( 3)力能扛鼎( ) ( 4)时不利兮骓不逝( ) ( 5)田父绐曰“左”( ) ( 6)项王嗔目而叱之( ) (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 9)乃自刎而死( ) ( 10)舜目盖重瞳子( ) ( 11)自矜功伐( ) ( 12)岂不谬哉(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 1)毋妄言,族矣 ( 2)又不肯竟学 (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4)以故事得已 ( 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 6)楚兵冠诸侯 ( 7)无不膝行而前 ( 8)九战,绝其甬道 ( 9)项王军壁垓下 ( 10)辟易数里 ( 11)骑皆伏曰 ( 12)田父绐曰 (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14)地方千里 ( 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18)乃引“天亡我” ( 19)何兴之暴也 填空。 本文节选自《 》,作者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 家。 《史记》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体 ,全书共 篇,全书由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五 部分组成,记载了从 到 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4~ 7 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 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苏教版选修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