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颂其诗,读其书教案内容摘要:

神交而已。 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 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 又离不开 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 《新华成语词典》解: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 后用此成语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例句:他深感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只盯住一个“网结”是不足以知人论世的。 (刘心武《钟鼓楼》第 5章) 实际上,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 它与“以意邀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直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 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 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的产物。 由此足以见出孟子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本章的文字所发生的。 学者严迪昌从心态与生态两方面读诗歌,便用知人论世之法。 0孟子曰:“尽(完全)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书写的竹简)而已矣。 仁人无敌 [于天下 ],以(任凭)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木槌)也。 ” (《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成河甚至可以漂起大木棒呢。 ” 【读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精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