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必修3 练习 专题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4、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解析:本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解答本题注意分析历史背景,汉武帝想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董仲舒的对策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答案:“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的形成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C D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独尊儒术”的原因和影响做出正确分析,另外儒学之外的其他各学派地位虽然受到冲击,但是“独尊儒术”并非消灭其他各家。 答案: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儒学重在“尊” ,这主要表现在 ( )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最新 9、根本原因。 答案: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发展切入,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项是孟子的主张;B 项是荀子的主张;C 项是董仲舒的主张,都体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 D 项是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 12、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张载的思想与顾炎武的思想均强调了社会责任感。 B 项是王守仁的观点,C、D 与材料无关,故选 A。 答案:选择题(共三小题,21 题 16 分,22 题 18 分,23 题 16 分,共 5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15、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