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必修3 练习 专题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4、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解析:本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解答本题注意分析历史背景,汉武帝想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董仲舒的对策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 答案:“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的形成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C D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独尊儒术”的原因和影响做出正确分析,另外儒学之外的其他各学派地位虽然受到冲击,但是“独尊儒术”并非消灭其他各家。 答案: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儒学重在“尊” ,这主要表现在 ( )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最新 9、根本原因。 答案: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发展切入,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项是孟子的主张;B 项是荀子的主张;C 项是董仲舒的主张,都体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 D 项是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 12、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张载的思想与顾炎武的思想均强调了社会责任感。 B 项是王守仁的观点,C、D 与材料无关,故选 A。 答案:选择题(共三小题,21 题 16 分,22 题 18 分,23 题 16 分,共 5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15、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必修3 练习 专题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在老师总结一下刚刚那个问题的要点。 词的很多语句写出了元宵节的夜晚,热闹非凡,男男女女都在节日中尽情地欢乐。 那么,在大家都在欢乐时候,我们的作者却是独特的,他,到底在干什么呢。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五、研读感知二〕 师:大家先把最后三句话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然后自主和合作找出一下问题的答案。 (展示PPT4) 1:作者寻的是谁。 2:他寻的是怎么样一个人。 3:他为什么要寻这样一个人
老人们满意地道谢落座,车厢里一片暖意融融„„ ( 2)有时,并不是上班高峰,车上也不是很拥挤,只有一两位白发老人上车,而最靠近老人的座位上的年轻人却不知何时已闭上眼睛“熟睡”了,于是,你会发现那附近座位上的人或把头靠在车窗上,或低垂着头,几乎都在“熟睡”之中,老人尴尬而无奈地倚靠在座位旁,车内的站立者们只有无言地苦笑摇头„„ 答: 40 5.请你依照画线处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
神交而已。 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 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 又离不开 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 《新华成语词典》解: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 后用此成语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例句:他深感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只盯住一个“网结”是不足以知人论世的。
赫 ,一方是闻风丧胆。 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 什么手法。 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 ,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三读诗歌 把握寓意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 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词,又称( )( )等,滥觞于( ),兴盛于( ),主要有( )和( )两个大的流派。 温庭筠,字( ),( )派之开山鼻祖,与( )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 ru243。 )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有两点变化。 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