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名小吃33种内容摘要:

老北京名小吃33种 1/48(资料来自互联网进行汇编 )( 33种)2/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 制作时将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 3/48驴打滚 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4/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 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5/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 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6/48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 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7/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8/485、奶油炸糕是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 9/48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 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10/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11/48前人有诗说: "耳朵竟堪作食耶。 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 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12/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 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13/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 40克一个的小剂。 14/这是很多女孩子爱吃的零食哦,实际上是满族的一种糕点。 15/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 16/48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 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 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 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17/有 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 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 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18/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19/传入宫廷。 20/48清宫的豌豆黄,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 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 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 21/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 22/48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老北京都喜欢吃爆肚,如梅兰芳、李万春等梨园界的名角无不喜食。 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 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 23/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 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24/48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25/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 26/48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 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搭配着小包子一块吃,但现在吃炒肝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27/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 面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28/口感绵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 吃起来入口即化却留有浓郁的豆香,令人回味悠长。 芸豆卷不仅和诸多北京小吃一样,有着宫廷小吃的光环,它的身份还具有传奇色彩。 29/48据说有一天,慈禧在北海的静心斋乘凉,忽然听到红墙外有一阵叫卖声,她便问:“那是干什么的。 ”当差的答道:那是卖芸豆卷的。 慈禧一听,这东西新鲜啊,就让当差的把那个人叫了进来。 那卖芸豆卷的小贩十分聪明,便跪着呈上了自己做的芸豆卷让慈禧品尝。 慈禧老佛爷一吃,这芸豆卷果然香甜爽口,入口即化,便喜欢上了芸豆卷的味道。 于是就把这个人留在了宫中,专门为她制作 芸豆卷。 30/麟酥是把裹着豆沙馅的面皮经过油炸,再沾上一层耶丝,香酥可口 肉为馅,顶上捏出十八个褶,就像朵麦梢上绽开的花,所以称为烧麦。 在制作上,它用小笼蒸熟,造型很美,有如朵朵莲花,吃起来皮薄馅大,味道鲜美,香而不腻。 32/48过去,每当秋高蟹肥的季节,这里还出售蟹肉馅烧麦,只是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蟹的人越来越多,螃蟹越来越少,原料中断,蟹肉馅的烧麦已很少见了。 33/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 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馅时又喜食韭菜的味道。 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儿包在类似锅贴的褡裢火烧里,煎熟后把韭菜抽出食用。 这样既得到了韭菜的香味,又不会导致反胃。 34/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儿。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清爽、利口,颇受老北京人喜爱。 35/48做芥茉墩,要把大白菜切 5厘米左右的段,用开水浇烫一下。 用洗净的瓷罐或瓷盆,码一层菜段,撒一层白糖,抹一层芥茉,一直将罐或盆码满后,适量地放一些白醋,最后用大白菜叶子盖在上面,盖好盖,过几天就可打开食用了。 36/有近百年历史,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颜色焦黄,配以时令蔬菜,选料考究。 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 实为清真小吃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37/起来非常方便。 主要原料是西葫芦丝 ,鸡蛋 ,面粉。 味道极为鲜美。 吃的时候佐以醋、蒜、酱油、盐、糖、味精、香油等 靡北京。 主要原料采用带里脊肉和脊髓的羊脊椎骨,那一节一节的羊龙骨从横切面上看去,成“丫”字状,而那“丫字状”的下面,还有一个小的分叉,这就是蝎子张扬的形状了,“羊蝎子”因此而得名。 39/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 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 40/季流行小吃。 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 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 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 41/京的特产,他处皆无。 老北京人把麻豆腐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当饭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42/泛流传于京津地区和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县的漕河地区历史最为悠久。 43/为形状像古时候城门上的门钉而得名。 而且据说门钉肉饼有吉祥的含义。 44/个大则约 500克。 京东肉饼为北京以东夏垫镇(属今大厂回族自治县)杨景禄(别名大麻七)所创制。 据传1770年乾隆皇帝路过此地,曾品尝过这种肉饼,对其色香味赞不绝口。 从此京东肉饼生意大振,至今仍为很多北京人喜爱。 45/多在夏季食用。 制法:把江米淘净蒸熟,晾凉。 用一块案板,铺上一层揉碎的熟江米饭,抹上一层豆馅,共铺三层熟江米饭,两层豆馅,第三层用湿屉布盖在上边,用手拍平,撤去屉布,撒上青红丝,食用时切成块,放入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46/其实除炸酱面外,还卖着其他老北京小吃。 有太多文学名家、美食家写过这种最简单却又最有名的面食,如梁实秋、刘齐、唐鲁孙,将一碗普通的面条上升为一种象征北平文化的高度,可见美食总是与文化息息相关。 47/48吃炸酱面,讲究三样:筋道有嚼头的面条、色彩斑斓的各色面码和醇香诱人的炸酱。 48/48谢谢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