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沂水春风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曰:“吾与点也 !”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 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 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 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 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 风 乎舞雩,风,歌也。 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 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 风干身也。 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 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王充《论衡•明雩篇》) 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 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 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 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 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补充材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