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日喻教案内容摘要:

道可致而不可求 指出人们“求道之过” 理解: “人之未达” —— 人不能通晓明白(道)。 “无以” —— 没有什么。 “无以异于眇” —— 和瞎子不认识太阳没有什么不同。 P42注④。 “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 P42注⑥。 “转而相之” —— 辗转 而形容、比喻它们。 “莫之见” —— “莫见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从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即抽象的“道”比有形的日更难捉摸。 进一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自己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思考: “盲人识日”是否还能从另一个角度给人以启发。 结论: 既然是天生的瞎子,而有人 却给瞎子讲太阳的形象,不考虑实际情况,尽管“巧譬善导”,用心良苦,那也是白费心机。 问的人错在缺乏亲自观察,而教的人错在不看对象,无的放矢。 (道理虽浅,令人深思。 ) 第二、三小节大意: 求道之过应予以纠正,寻求一种正确的途径。 以设问自答的方式,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阐述“道可致而不可求”。 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