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定风波教学实录内容摘要:

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苏 360 首词中,归字出现 100 多次。 他要往哪归。 我们来看他另外几 首词。 —— 《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吾乡何在。 在心安处) ——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像什么。 飞鸿踏雪。 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论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 (故欢乐不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心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心清静便是解脱。 和悲喜不形于色还不同,不形于色,心里有,他是化了悲与喜。 (这就直接导向了对社会共认的价值系统的否定, 和对苦难现实漠然处之的态度。 ) ——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 hu2 声)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一个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 )他的江海是什么。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参: shē n)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 样的胸襟。 这是何等的跨越或超越。 ) ——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 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谪仙人。 苏轼呢,春来春去,盛与衰,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 他想归哪儿。 归于心。 (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 这位同学提到东坡为 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 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 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 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 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 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 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 所以苏轼的潇 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六、温故知新 我们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 不是。 举点例子。 ——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