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 二轮考点训练 物质的制备 收集和净化(含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2、子弱,故 A 错误;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是它的保护膜,使其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防止铝被腐蚀,故 B 正确;O、都是有毒气体,其中 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化化合,生成 C 错误;石英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氢氧化钠是强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容易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能腐蚀石英坩埚,应选择铁坩埚、石墨坩埚熔融氢氧化钠,故 D 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涉及铁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同位素等知识。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所用 经潮解 B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C有少量 液残留在烧杯内 D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仰视液面【 4、,并与侯氏制碱法的原理进行认真分析对比,同学们分别发表了如下看法,电离、强、浓度,任何反应都可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焓减熵增的反应一定自发进行,焓增熵减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 不正确。 7氨()是一种无色、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在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则该实验可选用的制取装置和集气方法正确的是( )A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排水法收集B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与加热分解 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与加热分解 氧气的装置相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C【解析】A 错,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错,启普发生器制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不 5、加热制气体的反应;C 正确;D 错,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8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icdefghbBiefdcghaCidcefhgaDifecdghb【答案】B【解析】钙属于极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而制备的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所以在与钙反应之前需要除杂和干燥,分别选用试剂是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同时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要连接干燥管,所以正确的顺序为:ie,fd,cg,h(或 h,g)a。 9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 (2 7、。 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食盐水 溶液 适量稀硫酸铜溶液 醋酸钠溶液 苯 浓氨水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食盐水与锌和硫酸都不反应,所以不影响氢气的生成,只是降低反应速率,正确;加入 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和锌反应不生成氢气,错误;适量稀硫酸铜溶液,锌能置换出铜,锌、铜和硫酸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产生其它气体,也不影响氢气,正确;醋酸钠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醋酸,醋酸与 生成氢气,所以不影响氢气的生成,正确;苯和硫酸、锌都不反应,苯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溶液的上层,不能使锌粒与稀硫酸接触,错误;浓氨水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盐,所以能影响氢气,错误,故选 9、酸性干燥剂和氯化钙来干燥,氨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选 D。 考点:考查氨气的性质和干燥。 1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吸收 体,并防止倒吸C装置可用于收集 O 2、等气体D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是蒸馏装置,用于相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故错误;B、不能用于倒吸,因为苯的密度小于水的,故错误;C、如果从长管进气,收集的是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且不与空气反应,如 l 2,从短管进气,收集的是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且不与空气反应,如H 3,故正确;D、碱石灰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 10、故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等知识。 15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原理为 + 饱和 液中先通入足量的 通入足量的 应生成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D的结构式为 O=C=O,其中碳氧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饱和氯酸钠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 A、由发生的反应可知反应 I 原理为 + A 正确;B、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小,所以应该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氨气, ,后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错误,。2016高考化学 二轮考点训练 物质的制备 收集和净化(含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
2、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硫氰化钾溶液 苯酚溶液 品红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 量:取适量溶液滴加至盛有 (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选填一个序号)试剂,发生的现象是: ;若 C 过量:取适量溶液滴加至盛有 (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2)若 A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C 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则 C 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论、质疑 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 8)辟:同“避”。 (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 10)怃然:怅然
3、用图(c)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 体D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 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答案】D【解析】A 项,以将 时除去,错;B 项,蒸干 ,它会分解,错;碱为粉末状,不能放于带孔的板上,同时制得的 会混有 纯,错; 的密度比水大,位于水的下层,正确。 6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 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 体的体积都没有变化。 再通过足量的 体体积减小。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介绍本篇作者 —— 萧红。 谈谈你熟悉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 请同学课前收集萧红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 越是反差大的东西
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依据:(第四段) ( 1)年十岁诵古文。 ( 2)游历。 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 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 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 5.总结:略 (三)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的人格。 六
2、P 键的个数为 6 B12 g 石墨中含有的 CC 键的个数为 2 12 g 金刚石中含有的 C C 键的个数为 A D60 g 含 键的个数为 2 案】A【解析】试题分析:P 4 为正四面体结构,则 1 个 P 4 分子有 6 个 ,则:124g/(124g 1 )=6项 A 正确;在石墨中每个 C 与另外 3 个 C 相连,每个 C 形成 3/2 个 ,故 12 C 键的个数为 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