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太史公自序教案2篇内容摘要:

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依据:(第四段) ( 1)年十岁诵古文。 ( 2)游历。 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 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 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 5.总结:略 (三)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的人格。 六、《史记》的有关知识。 (自己写提纲,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根据本文的资料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十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 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作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 父 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 后因为李陵之祸,激怒汉武帝,自请腐刑,得以保全性命,忍辱完成了《史记》创作。 2.结合本文以及所积累的知识介绍《史记》。 《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的专名。 《史记》之名大概起于魏晋间。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 3000多年的历史,分 12本纪, 10表, 8书, 30世家, 70列传,共 130篇 , 526500字。 《史记》的体例是司马迁的创举。 用本纪叙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记述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来统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民族以及外国。 五种体例在风格上各具笔法而内容上则构成严密的整体。 后来历代的史家都继承了这样的体例,成为正史写作的通用体例。 七、总结全文: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写的序言。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自己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第三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 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 八、作业: 1.背诵第 11小节,整理重要文言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太史公自序》 张均华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 弗敢阙 通“缺”缺漏 指数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