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3种群和群落内容摘要:

2、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属于数量特征,C 项正确;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优势物种的取代过程,发生在同一个群落中,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是温度影响的结果,D 项错误。 答案:40 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 只,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0 只/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及生态系统的知识。 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会降低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 3、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 N=14 000(只),种群密度=100(只/),B 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 项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最高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D 项正确。 答案:2014 江苏,5)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 在一个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A 项中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种群,A 项正确。 壁虎的移动速率很快,活动范围较大,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而不宜用样方法,B 项正确。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 5、鸥和海星在食物网中均有4、5 两个营养级,D 项正确。 答案:2015 天津理综,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题考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从图示关系可以看出,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A 项错误。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发生波动,B 项错误。 群落不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包括分解者,C 项错误。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项正确。 答案:2015 海南,2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物 7、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项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而群落的空间结构反映的是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B 项错误;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 项错误;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D 项正确。 答案: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而不是丰富度。 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答案:“J”型曲线增长;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 结合右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 8、正确的是() E 点后增长率为 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 E 虫害防治应在 C 点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解析:E 点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 0。 为保护鱼类资源 ,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 C 点之后,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 C 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恢复。 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 时蝗虫数量较少,容易控制。 在 E 点之前,种群数量逐渐增大 ,年龄组成由增长型转为稳定型。 答案: 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 a 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 b c 线可用于指导灭虫, 9、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 K/2 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解析:图表示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大量下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K 值降低,可能是过度放牧导致的,A 项正确;图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大量上升达到新的平衡,最可能是人工提供了饲料,提高了 K 值,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种群数只能暂时增多,长时间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必然使数量降低,B 项不正确;图中 c 点后表示外来干扰超过了本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种群平衡被打破,C 项正确;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 K/2 的数量,害虫的增长速率最高,种群数量会快速增加,就达不到理想的灭虫效果,D 项正确。 答案:2015 浙江理综,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 10、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空间特征。 明确种群空间特征的类型、成因和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 3 种基本类型,该种灌木空间特征类型的变化会改变种群的密度,因而影响到群落的水平结构,A 项正确。 群落演替是群落类型的改变,在该灌木分布类型变化的过程中群落类型并没有改变,仍然为灌木群落,所以该灌木分布类型变化的过程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而是种内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等资源的结果,B 项错误、C 项正确。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D 项正确。 答 12、争中处于优势,因此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则占据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 项错误;由 C 项分析可知,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 项正确。 答案:2015 广东惠州高三调研)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条件下第 5 d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 K 值恒定不变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温度下,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不同,A 项正确。 当外界温度为 时,藻类的环境容纳量最小,B 项正确。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为 400,当个体数量为 K/2 时,即第 5 d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外界温度为 时,种群数量最终会围绕 K 值上下波动,D 项错误。 答案:2015 广东深圳一模)某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