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内容摘要:
2、体跨过 2 层生物膜,共穿过 12 层磷脂分子层;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会引起图 1 中 A 液增加;图 2 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激素 X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Y 是促甲状腺激素,则促进,抑制。 答案:2015 山东淄博一模)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结构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甲乙最新海量高中、C、B、D、 处,兴奋由电信号化学信号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解析:分析图甲可知,A 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由神经细胞 C 的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构成,E 为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由神经细胞 D 的运动神经末梢 3、部分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构成,B 为神经细胞 C 与 D 相接触的部位,即突触,因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甲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 A、C、B、D 、E,A 项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项正确;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被本系统之外的细胞、器官识别,例如,几乎全身的细胞都能识别甲状腺激素,C 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D 项正确。 答案:2015 浙江六校联考)下列图解正确的是()血浆 血浆 经递质 突触后膜 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 B 岛 B 细胞 胰高血糖素 血液 血糖浓度升高解 4、析:H +进入血浆后,会与缓冲物质反应,从而使血浆 会下降太多而维持基本稳定,A 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 项错误;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经过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 ,B 细胞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C 项正确;当血糖含量较低时,会刺激胰岛 A 细胞,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 项错误。 答案: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为淋 6、图曲线可知,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增加,血液中乳酸水平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以有氧呼吸为主,乳酸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加强 ,氧气消耗速率较高 ,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说明该阶段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不断加大,A 项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 产生量都等于 耗量,B 项正确; 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C 项错误;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 c,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不会导致内环境 续下降,D 项错误。 答案:2014 北京理 7、综,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查体温调节过程和激素的分泌和作用,难度较低。 冬泳时,受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同时,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再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提高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 分泌。 下列有关该激素的说法,正确 9、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使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和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贮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时是拮抗作用;要证实胰岛素能直接抑制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需在注射胰岛素前后检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进而得出结论。 答案:2015 四川理综,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出现组织水肿最新海量高中、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不需要水浴加热,A 项错误。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出现组织水肿,B 项错误。 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C 项错误。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 项正确。 答 10、案:2015 山东青岛一模)2014 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病毒(一种 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激 T 细胞和 共同刺激下,B 细胞才能增殖、 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 染的细胞解析: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A 项错误;淋巴因子可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能直接与该病毒结合,B 项错误;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共同刺激下,B 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 项错误; 效应 T 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 染的靶细胞,使之裂解死亡,D 项正确。 答案:2015 福建理综,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11、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析:由题目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为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反应过度,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A 项正确。 患者的胰岛 B 细胞死亡,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B 项错误。 效应 细胞直接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 项错误。 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会加剧胰岛 B 细胞的死亡,从而使病情加重,D 项错误。 答案:5 降到 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图中的曲线相符的是()A.B.C.D。2016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2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
相关推荐
2、能力较弱,因此水族箱不能放在强光下,以免水温迅速升高,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由于水族箱中的生物繁殖能力、食物、空间等受到了限制,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生物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减少,最终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存在的时间短暂。 答案: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 2, 的 液 9 份,并编号为 19。
2、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体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下列对蔗蟾和袋鼬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息传递 题干中可以看出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可能实现物质循环,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B 项正确;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
p则 q” ,其中 p是命题的条件, q是命题的结论. 2.在上面的例子中: 命题②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命题①的结论和条件,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命题③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 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否命题; 命题④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①的结论的否定和 条件的否定,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3.一般地,设 “ 若 p 则 q” 为原命题,那么
P P P 二、建构数学 切线定义:如图,设 Q 为曲线 C 上不同于 P 的一点,直线 PQ称为曲线的割线.随着点 Q沿曲线 C 向点 P 运动,割线 PQ 在点 P 附近逼近曲线 C,当点 Q 无限逼近点 P 时 , 直线 PQ 最终就成为经过点 P 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 l,这条直线 l 也称为曲线在点 P 处的切线.这种方法叫割线逼近切线. 思考:如上图, P 为已知曲线 C 上的一点,如
1.某公司租地建仓库,每月土地占用费 y1 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反比 ,而每月库存货物的运费 y2与到车站的距离成正比,如果在距离车站 10 千米处建仓库,这两项费用 y1 和 y2分别为 2万元和 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仓库应建在离车站 ________千米处. 20 000 元,每年最大规模的养殖量为 600 头, 且 每养 l头猪,成本 增加 100 元,养 x
2、现型,可确定该变异是否可遗传,D 项正确。 答案:2014 北京理综,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