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二轮素能演练提升18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容摘要:

2、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的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3)克隆大熊猫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技术手段有。 (至少写两种) (4)实验中选取的兔子的卵母细胞实际是处于期的卵母细胞。 如果多个供体细胞来自同一只大熊猫,培育的这些大熊猫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分析其原因,下列正确的是() )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 10 代以内的细胞,是因为这些细胞。 材料三:利用乳腺生物发生器生产出的人类胰岛素,具有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易提取等优点,该项技术的诞生可有效地缓解临床上胰岛素不足的难题,从而为 3、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6)在乳腺生物发生器的操作过程中,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够成功插入牛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原因是;并能合成出人的胰岛素的原因是。 解析:(1)植物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2)微型繁殖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所以它繁殖无病毒种苗的优点是能保持优良母本品种的遗传特性。 (3)克隆动物首先需要核移植技术得到重组细胞,然后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养重组细胞为早期胚胎,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发情的受体动物子宫内完成后期的胚胎发育,直至幼体的产出。 (4)用于接受供体细胞核的受体细胞是具备受精能力的去核卵母 4、细胞,所以需要在卵母细胞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行。 由于受体卵母细胞中所含的细胞质基因不完全相同,或者不同克隆个体生长环境条件不同或者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等都可能导致克隆个体表现型不完全相同。 (5)选用传代 10 代以内的培养细胞是由于这个时期的细胞内遗传物质一般未发生改变,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6)乳腺生物发生器是指转基因克隆动物,培育它需要将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注入受精卵内培育。 能跨物种将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并插入受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原因是目的基因和受体 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同,最终能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成功,说明二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1)脱分化、再分 6、时必须使用 和两种工具酶。 基因表达载体上除目的基因外,还需有 基因,以便选出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 (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于囊胚中的。 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填“A” 或“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以及基因工程的工具。 (1)把个体 B 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个体 A 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得到的重组细胞再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获得发育到不同时期的早期胚胎。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含有 95%空气和 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二氧化碳可维持培养液的 碱度 )。 (3) 7、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用限制酶和 接酶进行改造。 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含有标记基因以便于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囊胚中的内细胞团。 因为该胚胎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个体 B,所以图中获得的组织和器官适合移植给个体 B。 答案:(每空 1 分)(1)(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2) :酸碱度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接酶(注: 两空可颠倒 )标记(4)内细胞团10 分)(2014 课标全国理综,40)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 3 只同种小鼠(X 、Y 和 Z),每只小鼠免疫 5 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 9、实验完成后 ,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3)杂交瘤细胞中有 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条。 (4)未融合的 B 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由图看出,到第 4 次免疫时,Y 和 Z 的血清抗体效价已达到要求,即 16 000 以上,而前 3 次免疫后,3 只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未达到要求。 从第 3 次开始,Y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所以 Y 小鼠最适合用于制备 B 淋巴细胞。 (2)仅考虑细胞之间的两两融合。 该融合体系中有 5 种类型的细胞:2 种未融合型(B 10、 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3 种融合型(B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 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由此可看出细胞融合具有随机性。 (3)杂交瘤细胞是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有 1 个细胞核,核内染色体数为 40+60=100。 (4)B 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所以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1)4YY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2)B 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2 分)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 100%(2 分)(3)1100(4)不能无限增殖4.(7 分)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 11、。 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 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 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 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所需的酶是。 (2)过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原生质体经过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植株的根尖,通过 、 、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 13、之间染色体的不同。 答案:(每空 1 分)(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2)叶绿体(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 细胞壁(4)双亲(或花椰菜和黑芥)解离漂洗5.(8 分)已知 由一种 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毒表面的 S 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 S 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 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 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1)实验步骤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2)步骤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A 和重组表达载体 B 必须使用。 (3)如果省略步骤 而将大量扩增的 S 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 S 蛋白,其原因是 ,也不能。 (4)为了检验步骤 所表达的 14、 S 蛋白是否与病毒 S 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征,可用与进行抗原 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5)步骤和的结果相比 ,原核细胞表达的 S 蛋白与真核细胞表达的 S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填“ 相同”或“ 不同”),根本原因是。 解析:(1)图中示通过逆转录方式获得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需用限制酶对载体和目的基因进行剪切,形成黏性末端,然后用 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载体。 (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借助于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而扩增目的基因,从而获得大量的表达产物,而直接导入则容易被受体细胞中的 解酶所水解,导致得不到表达产物。 (4)S 蛋白为 毒表面主要的病毒抗原,因此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可检测其是否具有同样的抗原性。 (5)步骤和相比,基因相同,只是导入的受体细胞的种类不同,因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所以表达产物相同。 答案:(每空 1 分)(1)逆转录(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接酶(3)复制以其为模板合成 S 基因的 转录)(4)大肠杆菌中表达的 S 蛋白复病人血清(5)相同表达蛋白质所用的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