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3细胞的生命历程内容摘要:
2、期,有 2 对同源染色体,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细胞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A 项错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 项错误;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分裂顺序应是,C 项错误;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2 对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含有 8 条染色单体,D 项正确。 答案:2015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锤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项错误。 处于中期的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基因难以转录,分裂期所需要的蛋白质一般在间期合 3、成,B 项错误。 后期着丝点在内在机制下分裂的,并不依赖纺锤丝的牵引,C 项错误。 末期形成细胞板主要是高尔基体通过囊泡形成的,D 项正确。 答案:2015 陕西宝鸡九校联考)根据每个细胞中核 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 A、B、C 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 1 所示;将睾丸中参与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 D、E、F 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 2 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 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 3 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最新海量高中、 中的 B 组细胞位于图 3 中的甲 乙段,细胞将发生 中 C 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 3 的乙 中,D 组细胞表示精细胞, 4、E 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 中 F 组细胞变成 E 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 3 的丙丁段解析:图 1 中的 B 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间期,该过程发生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位于图 3 中的甲 乙段,A 项正确。 图 1 中的 C 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 ,图 3 的乙丙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B 项正确。 图 2 中的 D 细胞中 量减半,表示精细胞;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 量相同,可以用 E 表示, 2 中的 F 细胞表示初级精母细胞 ,FE 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 ,而丙丁表示着丝点分裂,D 项错误。 答案:2015 浙江丽水一模)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 3H 5、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 3脱,转换至不含 3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 则细胞群体乙() 期的标记细胞是 S 胞停留在 S 期细胞比例减少解析:由于并不知道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所以无法判断甲、乙细胞群体中是否带有标记或者带标记的占的比例,A 项错误。 S 期(制时期)最晚期的细胞也需要利用带标记的原料完成最后的 制过程,才能进入 M 期(细胞分裂期),B 项正确。 细胞分裂间期中,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所以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细胞更多停留在间期的 ,C 项错误。 秋水仙素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前期),所以加入秋水仙素后,细 6、胞更多地停留在 M 期 ,D 项错误。 答案:2015 四川遂宁二诊)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目比值为 41最新海量高中、1解析:男性色盲(用 b 表示)患者的基因型为 丝分裂后期由于间期发生 复制而含有两个色盲基因,女性色盲携带者基因型为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一条 X 染色体,不一定含有色盲基因,丝分裂后期含有核 目为体细胞的两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 目与体细胞相同,比值为 21,B 项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常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两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常染色 7、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 项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单体,D 项错误。 答案:2015 四川广安二诊)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位基因分离发生在 细胞的核 子可能为 92 个解析:若表示减数分裂,含有染色单体,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 各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 ;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 ,A 、B 两项错误。 若表示有丝分裂,全部时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C 项错误。 无染色单体,包含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子可能为 92 个,D 项正确。 答案:2015 8、四川凉山州二诊)在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 和 被激活, 能切割 成 段,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 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被激活,题意可知 、被激活,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A 项正确。 细胞凋亡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 项正确。 癌细胞结构改变,因为识别具有特异性,很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C 项正确。 吞噬细胞以胞吐形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D 项错误。 答案:列叙述错误的是()最新 9、海量高中、 细胞,乙为胰岛 B 有效应 B 细胞才能够产生抗体,所以甲是效应 B 细胞; 只有胰岛 B 细胞才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乙是胰岛 B 细胞,A 项正确。 甲和乙来自同一个体 ,所以基因型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C 两项都正确。 甲和乙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的状态,D 项错误。 答案:2015 天津十二区县毕业班联考)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 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分裂的影响。 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两组实验同时进行),得到下图曲线。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h 时,011 h 时 10、,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解析: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 项错误;曲线图显示,加入维生素 C 的实验组进入分裂期的时间明显落后于对照组,说明对癌细胞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弱,B 项正确;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 项错误;从第 10 h 时开始,实验组细胞陆续进入分裂期,由于分裂间期合成 蛋白质,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所以在分裂间期时对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D 项错误。 答案:列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c 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解析: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11、,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下一时期为有丝分裂末期,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会出现细胞板,A 项错误;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22,说明细胞中有染色单体,若表示有丝分裂,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B 项错误;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项正确;雄果蝇精巢内的精原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也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分析图丙可知,c 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两倍,为有 12、丝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 项错误。 答案:N)细胞中的 3H 充分标记后,置于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培养 ;下图中的 ABCA 过程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消失和重新构建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制有关的酶是从 1 处运进图 A 结构的,结构 3 中的 链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比例为 842细胞中含 3H 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和图 C 分别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前期和末期解析:1 是核孔,酶为大分子,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小分子和离子从核膜进入细胞核,核膜属于生物膜,其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 项正确;因为该生物为二倍体,间期已完成 制,B 项正确;细胞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有 N 条染色体含有 3H 标记,但染色体的随机分离导致子细胞中含 3H 的染色体。2016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3细胞的生命历程
相关推荐
2、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后让这样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项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以 分子为研究材料,发现了 螺旋结构,而不是破译遗传密码子,D 项错误。 答案:2015 山东文登二次质检)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 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 3H 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
②指数函数 ③对数函数 ④ 正 弦 函 数 、 余 函 数 例 2:利用求导公式求下列函数导数 ① 5yx ; ② 23yx ; ③ 5yx; ④ 4ty ; ⑤ 3lognm ; ⑥ y x x ; ⑦ sin3y ; ⑧ sin( )2yx
2、-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 55。 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试管实验温度3%淀粉溶液2%碘液检测1 50 2 液呈棕黄色2 55 2 液呈棕黄色3 60 2 、55 和 100 %析表格中数据,实验温度梯度设置合理,若将实验温度改为 0 、55 和 100 时,设置梯度太大,A 项不可行
3、,图中是肝脏细胞,其表面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参与血糖平衡调节,A 项正确;是淋巴,是血浆,是组织液,三者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项正确;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的 会发生明显变化,C 项错误;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项正确。 答案:2015
程. 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 当堂检测 姓名 _____________ ,直线 l 为曲线在点 P处的切线,分别求出 l 的斜率 1k = , 2k = , 3k = . 2.曲线 23 4 2y x x 在点 M( 1, 1)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3. 已知曲线 32yx 上一点 A( 1, 2),则点 A
2、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C、D、E 五点中 ,A 、丙构成食物链,则食物链为乙丙图中曲线的振幅可能缩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 根据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以丙种群在 A 点时的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 ,A 项不正确;根据三条曲线的变化关系可推知,甲捕食丙,丙捕食乙,即三者组成的食物链为乙丙甲,B 项正确;图示曲线反映了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