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6生物与环境内容摘要:
2、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C、D、E 五点中 ,A 、丙构成食物链,则食物链为乙丙图中曲线的振幅可能缩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 根据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以丙种群在 A 点时的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 ,A 项不正确;根据三条曲线的变化关系可推知,甲捕食丙,丙捕食乙,即三者组成的食物链为乙丙甲,B 项正确;图示曲线反映了甲、乙、丙的种群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项正确;曲线的振幅越小,说明受环境影响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 项正确。 答案:藻虾小鱼。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 3、在池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最新海量高中、体数量不同,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解析:据图中个体数量相对值分析,甲是硅藻,乙是虾,丙是小鱼,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 项正确。 不同水深光照和温度不同,影响硅藻的光合作用, B 项错误。 乙增多,丙的食物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增多,量传递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D 项正确。 答案: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 项正确;防治稻田害 4、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 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 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 项正确。 答案:2015 山东临沂二模)针杆藻和星杆藻是两种单细胞硅藻,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甲、乙、丙,图中虚线表示培养液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乙最新海量高中、5 d 左右,图甲可知培养至 15 d 左右,针杆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其增长速率为 0;而星杆藻种群还未达到最大值,所以增长速率大于 0。 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 5、为争夺相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斗争称为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使得失败的一方被淘汰。 由甲、乙、丙三个图中曲线的比较可知,图丙中曲线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有被淘汰的趋势,图甲和图乙对比可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更强,因此针杆藻和星杆藻混合培养时,针杆藻是优势种,而星杆藻将被淘汰。 综上所述,A 项错误;B 、C、D 三项均正确。 答案:2015 浙江温州一模)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 、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 K 种群呈“S”型增长解析:分析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只能得到 t0种群的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生物量的大小无法知晓,A 项错误。 种群 K 6、值代表环境对种群的最大容纳量,而不是某个峰值可代表的,B 项错误。 t 2种群逐渐遭淘汰,对应此时环境条件开始稳定不变,说明乙种群主要是不适应于稳定的环境所致,并非受内源性因素调节,C 项错误。 t3种群呈“S”型增长,D 项正确。 答案:2015 江苏四市一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A 项正确;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造成了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项正确;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 8、性更弱,B 项错误。 与针叶林相比,草丛的植物种类少,而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植物,因此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物种丰富度低,C 项正确。 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多,D 项正确。 答案:2015 江苏南通 5 月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处于第一营养级,都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同一营养级,A 项正确;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稳定,B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对所有捕食者来说不一定都是有利的,C 项错误;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9、其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难度就越大,D 项错误。 答案:2015 贵州八校联考)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重捕的总数偏小,结果导致估算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数据偏小,A 项正确;被标记的鱼死亡,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少,结果导致估算出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据偏大,B 项正确;两次捕 11、指“S”型增长 ,即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方式 ,C 项正确。 甲、乙两地区各自形成不同的苍鹭种群,说明两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但并没有出现新的物种,所以不存在生殖隔离,D 项正确。 答案:2015 课标全国理综,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 项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 项错误。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 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 项正确。 答案:2015 北京东城 12、区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 、d 、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最新海量高中、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根据题干和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缺少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进行,A 项错误;图中 c、d 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 ,b 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B 项错误;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因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 项正确;乙的摄入量,大部分经消化吸收转为同化的能量,少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环境中,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 项错误。 答案:2015 福建龙岩质检)太湖蓝藻以微囊藻为主,其分泌的胞外多糖有利于微囊藻的聚集而促进水华的形成。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温和营养物质等D.水。2016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6生物与环境
相关推荐
程. 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 当堂检测 姓名 _____________ ,直线 l 为曲线在点 P处的切线,分别求出 l 的斜率 1k = , 2k = , 3k = . 2.曲线 23 4 2y x x 在点 M( 1, 1)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3. 已知曲线 32yx 上一点 A( 1, 2),则点 A
3、,图中是肝脏细胞,其表面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参与血糖平衡调节,A 项正确;是淋巴,是血浆,是组织液,三者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项正确;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的 会发生明显变化,C 项错误;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项正确。 答案:2015
2、期,有 2 对同源染色体,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细胞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A 项错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 项错误;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分裂顺序应是,C 项错误;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2 对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含有 8
2、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淀粉的量也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控制这一无关变量,D 项正确。 答案:2015 天津河西区三模)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在“观察 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 色在“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于营造碱性环境在“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实验中,仅加入盐酸,就可调节 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
3、子数之比是 21。 选 A。 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组成。 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每个水分子中有 2 个氢原子,A 项正确;基种类为 A、T、C、G,而 基种类为 A、U、C、G,二者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B 项错误 ;多糖在细胞中可以与其他分子结合,如在细胞膜外表面可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C 项错误;脂质中的磷脂也含有氮元素,因此氮元素并不是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D
2、某些微生物体内的代谢终产物能使酶暂时失去活性从而使代谢迅速停止,当终产物因消耗而浓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又可以恢复,故正确;C 项,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的酶的种类也不尽相同,故错误;D 项,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如细胞衰老过程中,酶的数量减少,催化效率降低,故错误。 2.(2013北京高考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