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复习 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胞【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两点:(1)病毒是一种病原体,进入机体时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 (2)病毒感染人体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起作用。 选 C。 本题以 点为命题背景,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易混易错知识的辨析。 A、 B、D 项,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部分抗原刺激 B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 B 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故均正确;C 项,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故错误。 3.(2013大纲版于 叙述,正确的是()要攻击 B 细胞,种病毒 4、物是 2)应正确理解 实验药物“ 敏感”的含义:如果敏感,则药物可大量杀灭病毒,量急剧减少。 选 D。 本题以实验动物感染 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生物的特异性免疫知识。 由图甲可知,遗传物质为 酶的催化作用下,经逆转录形成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故 A 正确;图乙横坐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抗 体水平,说明在 染宿主的过程中,有抗体的生成,而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故 B 正确;图丙中,T 细胞数量受 响而减少,当加入实验药物 a 后,T 细胞数量增加,说明实验药物 a 对 一定的杀伤作用 ,保护 T 细胞不被 坏,即 实验药物 a 敏感,故 C 正确;图丁中,加入实验药物 b 后,数量随 6、 项错误;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 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分泌的,C 项错误;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 项错误。 6.(2013海南高考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自身免疫病特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 (2)艾滋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缺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选 D。 本题考查自身免疫病。 A 7、项,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被患者的效应 T 细胞识别并攻击,故错误。 B 项,属于过敏反应,故错误。 C 项,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坏 T 淋巴细胞,故错误。 D 项,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故正确。 7.(2013海南高考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 ,正确的是()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人体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选 A。 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 A 项,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杀菌 9、性识别作用。 选 B。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A 项中,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抗原的功能 ,但不具有特异性,故 A 错误。 B 项中 ,图中内吞形成的小泡和水解酶结合,水解酶来自于溶酶体,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故 B 正确。 C 项中,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 T 淋巴细胞,故 C 错误。 D 项中,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和呈递 ,不仅存在于体液免疫,还存在于细胞免疫,故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9.(2013重庆高考14 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能将 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 11、)实验目的是验证 此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变量应为淋巴细胞的有无。 (2)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冬酰胺酶对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结合此信息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培养基+ 冬酰胺酶 +正常细胞。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 体内已有的 正常细胞中的 自身能够继续产生 含量正常。 (2)外源性 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口服,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