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内容摘要:
2、7.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C.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 蒸发 B. 下渗C. 蒸腾 D. 地下径流【答案】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点睛】解答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时,首先明确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补给,这种补给形式,植被对其影响才比较大。 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一般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峰值低。 植被差的地区下渗量小,调节地表径流的弱,一般河流流量的季 4、分清山脉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因为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决定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多少和类型。 坡向不同,自然带谱也不同,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 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 例如,我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 5、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 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2016新课标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6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 6、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析】试题分析: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 错;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 错;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C 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 错。 最新海量高中、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 长白山为东北北坡为 7、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 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 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 (2016新课标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 8、中磷累积量。 图 2 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 山坡 20003000 米处最新海量高中、 案】 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不大,主要通过获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 10题,解答该题,先读取图中磷高积累区的海拔高度为 4000米左右,再结合四川所在的纬度位置,可推测出该海拔高度所属自然带的类型。 第 11题,读图可知 2000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文字信息可知大气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由此确认 2016新课标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 11、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考点: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河流名称及分布、山脉分布、道路分布及气候统计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展开;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要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规律;河流含沙量要从水量大小、流域面积和水土流失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 (2016上海卷) (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 12、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最新海量高中、明判断理由。 (4 分)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 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 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6 分)【答案】50、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51、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