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8-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这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典型,因而参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最新海量高中、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案】 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 7、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 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6新课标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6。 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方面,降 8、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 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全球热点气候变暖位背景材料,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山自然带的影响。 第一题,用排除法即可,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降水量、植被的覆盖率都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的陡缓,积雪存留的条件相关,与海拔关系不大。 第二题由材料中“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加剧,可知冻害与西北坡的积雪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强劲,积雪不易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